2025-07-07

Von 内捲 sollten Sie schon mal gehört haben 聽過内捲吧?

 

不僅是訪客,各家公司也擠入上海車展的密集人潮。攝影: REUTERS

Von 内捲 sollten Sie schon mal gehört haben 聽過内捲吧?

中國正以瘋狂的速度努力發展。然而,在許多領域中,卻感覺不到有任何進步。原因如下:


作者:
Herbert Diess(譯者:赫伯特·迪斯生於19581024日,是一位德裔奧地利企業高管,赫伯特·迪斯曾於博世、寶馬汽車、福斯集團等公司任職。

06.07.2025

中國人用内捲」來形容中國目前許多產業的現況。在中國的經濟體系中,這個詞描述了一種內部緊縮、倒退以及不斷提高效率卻無法改善結果的情況。儘管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進步或經濟進步仍未達到以往的水準。

這個現象在中國的汽車產業中可見一斑,同時在國際上也被確認。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說服客戶購買,價錢的降幅越來越大。為了在這場 「老鼠競賽 」中生存下去,管理者、員工和供應商日益賣力。

最近,中國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因為即使是領先的製造商(而非最弱小的製造商)準備將供應商的付款期限延長至六個月,有的甚至更長。他們生產了汽車,希望車賣出的六個月後再支付汽車生產時用上的零件。現在政府的建議是:兩個月後付款。

領先企業的資本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比亞迪才剛募集到約 60 億美元的新資本,如今很可能計劃再次發行金額相近的股票。在這場競爭中,市場領先者所強加的削價傾銷的措施正加速整體下滑的趨勢。

這種做法只能被理解為讓同業競爭屈服。畢竟,公司本身的估值自然也受到利潤率長期下滑的影響。近幾個月來,比亞迪的市值下跌了約 25%

曾經是「把汽車驅動力轉向電動車的大贏家」,如今被越來越多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還把比亞迪視爲最終未能成功的成長故事佳例。

2025-07-04

每個人都該享有工作人權 Es braucht ein Recht auf Arbeit – für alle

 



每個人都該享有工作人權 Es braucht ein Recht auf Arbeit – für alle

公民金的議題(Bürgergeld)可能會導致聯盟內部的爭議。但有一件事可以讓德國執政黨團結起來:人人恆有一份工作。

作者:Anna Mayr

2. Juli 2025

與去年相比,德國的失業率本月份上升了 0.4%。有「經濟疲弱的跡象」,聯邦勞工局局長 Andrea Nahles 表示。這也是社民黨與基民盟舉行聯合委員會會議時的普遍心態。可以肯定的是,公民金的問題會成爲議題。同樣可以確定的是,會議完後不會有任何革命性的消息。

到目前為止,政府只成立了一個福利國家委員會,為如何舒緩公民基本收入的問題提出新建議。可能會出籠制裁不積極找工作的人的措施。或為就業中心增加人手。或增加呈交新報告的義務,以加強官僚管理。然而真正的改變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看到的。

意識形態的共通點

政府並非毫無法子。事實上,基民盟和社民黨在某個領域裏可以在意識形態上通力合作。在相關失業問題的激辯中,有個新焦點才真可謂創舉:享有工作的權利。而且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例如,基民盟秘書長 Carsten Linnemann 競選期間表示贊成增加「社會職工」,讓人們有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並持續融入社會」。

工作權載於《人權憲章》,但未載於《德國基本法Grundgesetz》。《德國基本法》保證擁有選擇職業的自由,同時防止強迫勞動。所以在德國不能強迫任何人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施威林市(Schwerin)近來不得不取消針對領取公民金和尋求庇護者的「強制工作」計畫。

一般人都想要工作

對公民金領取者的進行研究的人員一再強調,大多數公民金領取者其實都想擁有一份工作。不難理解,對大多數人來說,日復一日地獨自窩在家中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

工作自然地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賦予自信心。許多就業人把失業看成永恆的年假。但是如果年假持續下去,那就一點也不輕鬆了。假期之所以美好,在於假期是一年之中的例外,一個特別的期段。或者說:只有當人真的有份工作時,才會因為不必工作而感到高興。

聯盟協議涵括了許多讓失業者重返崗位的構想。甚至包括更多的制裁。增加就業中心人員僱用。延長通勤時間(三小時單向通勤應該不成問題)。但所有這一切都可能成效不彰。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工作才有助於避免失業。

工作人權會改變什麼

2025-06-20

Alfred Brendel: Ein letzter Ton 布倫德爾的最後一個音符

 

七十年代在倫敦皇家音樂節音樂廳演出的布倫德爾© Neil Libbert/Getty Images

Alfred Brendel: Ein letzter Ton 布倫德爾的最後一個音符

布倫德爾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思想家和作家。如今他走了。一篇告別文

作者:Alexander Cammann

18. Juni 2025

最後的音符是一個細膩的雙重音符 Ala),輕輕地融入本來就輕柔無比的最後一個和弦。這個漸漸消失的音符在寬闊的愛樂廳中迴盪,無窮無盡的幾秒鐘,有點俏皮,有點洞悉人間,帶著微笑的憂鬱,但在更高的意義上幾乎是開濶的,甚至是開放的。這是一位神話似的鋼琴家職業生涯中最後在柏林留下的音符:2008 年,布倫德爾在他的全球告別巡迴中也來到柏林愛樂廳(這次巡迴終站是維也納),2,500 位聽眾可能都在思索他最後的安可曲是什麼,無論如何,他的選擇肯定聰明無比,這位藝術家一向若是。安可曲是李斯特 (Franz Liszt) 的作品《Au lac de Wallenstadt》,選自他的週期曲《Années de pèlerinage》,在瑞士湖畔的夕陽下滑行。這首曲子簡短、並不特別著名,卻立即令人陶醉,真是令人非常驚訝、自然又非常巧妙的選擇 可能大多數觀眾聽到最後的告別音符時,眼中都噙滿了淚水。

布倫德爾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改變了鋼琴演奏、曲目和聽眾。20256 17 日,他在自己的故鄉倫敦離世,享年 94 歲。從他結束職業生涯到逝世的這段時間裡,布倫德爾一直在做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寫作、教學、談論音樂,以及深入參與所有的藝術活動。

生於 1931 年,在克羅埃西亞的首都札格瑞布長大,六歲他上了第一堂鋼琴課,之後全家搬到奧地利格拉茨。後來在瑞士,他被傳奇鋼琴家 埃德溫·費雪(Edwin Fischer) 收爲學生,雖然這並不見得全是福氣:布倫德爾從未錄製過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Well-Tempered Clavier),也就是那部備受推崇的鋼琴文學「舊約」(相對於貝多芬的 32 首奏鳴曲,布倫德爾曾多次循環性地投入「新約」)。他表示,費雪的傳奇性巴哈錄音 阻卻了他的脚步。

布倫德爾的國際職業生涯一步步展開,這段職業生涯想當然耳演出邀約不斷,直到1970 年代,他的名字終於不再僅僅流傳於維也納的內幕小道,且已然成為著名權威。他的名氣主要歸功於他對舒伯特鋼琴作品的深刻詮釋,他將這些作品從貝多芬的陰影中解放出來,並在音樂廳中詮釋為一篇篇傑作。本是枯燥乏味的海頓奏鳴曲透過布倫德爾的演奏時而閃爍,時而如夢如幻。他也重新發現了李斯特晚期的作品:憂鬱、孤獨的鋼琴曲目,這些作品在走向 20 世紀不遵循傳統調性體系的無調音樂的路上 - 布倫德爾以徹底現代化的方式對這些作品作出了詮釋。

與俄羅斯大師 Emil Gilels Sviatoslav Richter 等人不同的是,他的演奏毫無英雄氣概或巨人風範。他從來不是鍵盤上的雷擊手。相反地,布倫德爾能潛行入樂加以思考,他的音色有點太過了似地微妙地展現。這個特點讓他在人心中贏得了「不憑直覺而總是控制和用腦來演奏」的名聲。在談話中,他一言以蔽之:當人們稱我為音樂家的知識人時,我感到很困擾。對我來說,音樂始於感覺,終於感覺,而心靈載負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過濾器

2025-05-01

沒有一場非贏不可的戰爭 Ich habe keinen Krieg zu gewinnen

 

Altengrabow 軍事訓練區進行射擊訓練
©[M] ZEIT ONLINE, 攝影: Ronny Hartmann/AFP/Getty Images

沒有一場非贏不可的戰爭Ich habe keinen Krieg zu gewinnen

你會願意上戰場打仗嗎?這一代人經常面對這個問題。然而我們接受的是和平教育 那為什麼我們不堅持和平呢,特別是現在?

作者:Özge İnan

23. März 2025

一個年輕男孩站在一所學校的自助餐廳裡,他對面是一位身穿美國陸軍制服的年輕女子,在他們之間的桌上放著印有軍隊標誌的促銷禮品。似乎是一次招兵活動。「好吧,希望你們會贏,」少年說。「你不是美國人嗎?」女兵親切地問。所以你是站在我們這邊的?男孩皺起眉頭,露出有點困惑的少年笑容。他邊轉身邊説,顯然心思早已經飛揚:這場戲與我無關。

這位少年在 TikTok 上自稱 Rein Beach,除此之外他的頻道大多談論同性戀和流行文化。不過,他與女兵只有幾秒鐘的影片,卻是他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將近六百萬的 TikTok 用戶都看了這個短片。其中之一就是我。

我剛聽說德國聯邦法院的一項判決:即使烏克蘭人拒絕從軍且害怕被軍隊徵召,還是可以被引渡回國。法院説是以德國法律為據,假設德國受到違反國際法的攻擊。那麼,德國人將被迫拿起武器就「並非不可想像」了。即使德國基本法第 4 條另有規定。

這不是一篇關於戰爭的文章。探討的是不得不上戰場的景況。當一個年輕人知道「讓我置身事外」可能很快就不再是一個選項時,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它會對我產生什麽影響。

2025-04-04

國王老翁瘋了 Der alte König in seinem Wahn


國王老翁瘋了Der alte König in seinem Wahn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懲罰性關稅正在撼動全球經濟 連美國人也不懂總統在搞什麼,想要什麼。然而卻沒人阻止他。

作者:Klaus Brinkbäumer, 洛杉磯

4. April 2025

像一位即將宣戰的國王一樣,總統踏著沉重而緩慢的步伐,低頭走進玫瑰園。然後,他宣戰了,不是針對一個國家,甚至不是針對世界,而是針對一套制度和一種思想。

那是四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華盛頓一個涼爽晴朗的日子,川普宣佈他的「解放日」:美國經濟大解放的一天。解放什麼?把美國從敵人和盟友手中解放出來。從全球化中解放出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確保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開放市場中解放出來。也從貿易不是決鬥,互惠互利是可能的這個觀念中解放出來。

川普宣稱,美國被加拿大、日本、德國和越南「掠奪、強姦、搶劫」。冬末的玫瑰園中,沒人笑,也沒人反對。

川普身旁站著的是他的高爾夫球友、現任商務部部長 Howard Lutnick,他拿著一張裱好的海報,上面列出了新的懲罰性關稅: 向中國徵收 34%,日本徵收 24%,歐盟徵收 20%。白宮裏頭沒人能解釋為什麼哪個國家受到了多少高分比的打擊,也沒人真正想要作出解釋:畢竟,在川普帝國中,一切都與權力正相關,而且權力會在不穩定時擴大。川普要的權力針對的正是許多每天每小時都在恐懼這種權力的人。

當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決定打破任何秩序時,市場的反應必是:崩盤。三兆美元的股票市值在 24 小時內蕩然無存。對沖基金一蹶不振。供應商宣佈裁員。蘋果市值陡地蒸發了四分之一兆美元。航空公司警告飛航需求即將崩潰。美元貶值。

全球商業界都盯著 78 歲的川普,他自戀地淺笑著。終於,每個人都認真看待他,終於,所有人都害怕他。

川普沒搞清楚

真的嗎?人們都把他當回事嗎?

而且,當所有人先昏轉了一圈,然後議論一個「瘋了的國王老翁」時,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恐懼?

如果所有正經八百的經濟學家說,川普並不懂他的强烈欲望想要擊塌一切的前後關聯性和靜態性呢?班農(Steve Bannons Sebastian Gorkas,川普在白宮內外永恆的哼哈二將,為他們的老國王辯護。美國終於要變強了,美國被剝削得太久了--川普的演說正是班農的演說,也是Gorkas的演說。

福斯新聞(Fox News)歡呼雀躍,雖非每個節目,但大致不變。然而連副總統范斯(J. D. Vance)也黯然凝視,保持奇怪的沉默。然後,自班農以下,橫跨整個廣大的國家,響起了毀滅性的回音。

根據美國媒體在解放日後幾小時內幾乎所有商業版面的報導,川普並不在乎物價上漲,他是在背叛他最忠實的選民。知性的不足讓他無法理解,如此這般的全面攻擊總會無一例外地引起不良反應:反制關稅、歐洲與墨西哥或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聯盟,諸如此類的事情。保守派David Brooks著文寫道,川普根本不明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從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中獲益;也不明白全世界對一個可靠的美國所挹注的信任使得美國於全球大放異彩。

中國、歐盟、還有那些該死的德國人

任何政治家、任何總統,怎麼可能看不到以下事實:美國是全球最強大的經濟強國;美國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從未簽署過在它看來不具優勢的條約;GoogleMeta Apple 等公司擁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規模;美國內外的勞動力價格,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人對商品無法抑制的貪婪、美國人的消費狂熱,才是形成進出口不平衡的現象,而川普正在感嘆且重新詮釋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