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DIE ZEIT 時代周報》
聖經裏頭描述家庭的理想境界,形成我們今天的想法和感受
一篇相關家庭的論述。
作者:Albrecht
Koschorke 在康斯坦茨大學教授文學。他的作品尚包括《神聖家族及其後果Die heilige Familie und ihre
Folgen》(費舍爾出版社)
為什麼家庭總會衍生問題?首先,出於實際原因背景:家庭生活與地方化息息相關,即居於本地。相反地,工作生涯反而變得越來越機動性,往往全球化。將此兩者合起來就是一個生活技能的重大挑戰;同時尖銳化女性的角色衝突:在做一個好媽媽與一個充實無比的工作生涯的願望之間搖擺。
一個典型的德國問題是「母親的傳統形象」,雖然這個傳統形象,在今日不再是公開思想的代表,可能甚至連偏遠保守的巴伐利亞區域也不認可。然而老式形象仍然深刻地發揮作用,瀰漫不滿。它沉積於每一具軀殼。如果一個在職媽媽出差一個星期,她就會深深不安。這是個有錢人的問題嗎?起碼它是中上階層家庭的問題。這樣家庭的生活能夠運作,往往是因為有外來的協助,接管家庭必須得到維護的功能。提供協助的外來人通常也離鄉背井,遠離他們在波蘭,烏克蘭和西班牙的家人。這個狀況同樣適用於美國,那裡有墨西哥傭人和保姆協助富裕家庭不致顛沛流離。
一些社會學家認為,全球化的職工世界,與其相伴相隨的資本主義才是家庭的敵人。從歷史來看,我們所認知的資產階級小家庭,其實正是從資本主義產生出來的。它乃是現代的、都會的、市場經濟社會的產物,在資本主義裏頭,家庭和工作分離非常典型,也由此而來男女之間的角色分工。
18世紀以來家庭單位縮小成生物學定義的核心,去除了遠親和家庭傭人。今日家庭是一個被截肢的社會單位,從宗族結構被切割出來。
難不成今日家庭出現危機?根據西方對家庭的論點,它一直處於危機當中。所有關於對家庭的怨懟,均來自一份完好如初的眷戀。但有史以來家庭真完好如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