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艾麗斯·孟洛最後一篇小説:生活與謊言 Alice Munros letzte Erzählungen: Wer lebt, der lügt



2013126《明鏡網》

作者 Christian Buß

艾麗斯·孟洛最後一篇小説生活與謊言 Alice Munros letzte Erzählungen: Wer lebt, der lügt(deutsche Version)
很難得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能夠像艾麗斯·孟洛這樣廣泛地獲得一致好評。在她的新書可能也是最後一本短篇《暫譯親愛的生活Liebes Leben》裏頭這位加拿大籍女士與人類之所以能夠共存的本質開戰謊言。

謊言是可靠的生活因爲它我們不致被殘酷的真相擊潰。如果我們想要完成現實生活裏似乎不可能完成目標謊言支撐我們。謊言可以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當然不是那種真誠的謊言而是當你需要時它就會出現。有時,它忠實陪伴人一世的生命至死不渝。哪裡可以找到這樣的朋友?

例如, 82歲的加拿大作家艾麗斯·孟洛行筆而來最新,可能也是最後一本短篇集子《親愛的生活Liebes Leben》,上週發行的德文版以日記風格完成   孟洛既不屑煽情,亦不沉溺於描述悲劇性自我操控和自我許諾的繕寫。她簡潔地把筆觸直指他們内心世界的火苗,謊言何時悄然升起,然後如何了無痕跡地橫行了一輩子。

故事人物 “蔻蕊” 一個繼承萬貫財產的女主人翁與一個已婚男人開始了一段外遇。兩人似乎是真心相互吸引。一個家庭女傭得悉兩人之間的情愫,開始敲詐這對戀人。每隔幾個月,富有的女主人翁必須匯錢給女傭以買通保密。 20多年來,這份愛情就在持續的威脅中滋長。有天女傭過世,而匯款轉向另個不明帳戶。難不成是情人吞了這筆錢?若真是如此:會影響到戀情嗎?生活持續著。戀情亦然。謊言更不在話下


2013-11-19

街頭頑童對抗模範學生 Camus vs. Sartre: Gassenjunge gegen Musterschüler


街頭頑童對抗模範學生
 
2013114日《明鏡周刊 DER SPIEGEL
作者:Volker Hage
 
一百年前了。他挑戰巴黎知識圈耀眼之政治和哲學。僅享年46歲的卡 竟然無法活著見證自己正確的世界觀
 
個名人是什麼 1946繆在日記中寫下 那該名字在他乃屬次要之人」。本週原本該慶祝百年壽辰的不沽名釣譽,他最偉大的對手沙特秉承同樣特質。沙特比他大八歲,且多活了二十年。
 
和沙特。兩人都是戰後巴黎知識圈耀眼之存在主義者知識精英文學發言人。他們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思想衝突的象徵性人物。他們二位智識激辯所留下的烙印遠遠流傳法國之外。
 
1952年夏天他們在大庭廣衆面前的決裂對立,竄升出一把烽火把世界帶向一個政治十字路口。這個正值冷戰之際產生的裂縫,兩極化彼時政治立場。數十年來繆和沙特,孰對孰錯?爲了遙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不惜動用國家恐怖主義?還是說應該堅守人道原則,摒除為主義而犧牲人類的立場?明確地說:要共產主義,還是民主主義?要古拉格與公審,還是自由?
 
基本上,和沙特始就互相對立。他倆都是故事作家劇作家散文家,文學和戲劇評論家,也是哲學家和編。倆人同是一出版社的發行人。雙雙獲得諾貝爾獎。繆於1957年喜出望外地領獎。沙特則於1964年傲慢地拒領獎項可想而知,他覺得被羞辱了:「繆竟然在我之前獲獎?!」

2013-10-17

為什麼我總是墜入地獄?Warum bin ich in die Hölle hinabgestiegen?

2013年德國書業和平獎 2013 Friedenspreis

斯韋特蘭娜阿蕾克些維曲 Swetlana Alexijewitsch

為什麼我總是墜入地獄Warum bin ich in die Hölle hinabgestiegen?



答謝辭
想稱呼在座各位為「親愛的時空鄰居。因爲我們口袋裡不僅擁有相同的智能手機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的還是 - 同樣的恐懼和幻想同樣的誘惑和失望。邪惡令我們恐懼,因爲它變得難以理解,而且越來越複雜。我們再也不能像古早英雄契訶夫那樣驚呼,在一百年後的天空裏將充滿鑽石,而人類將姣好如玉。我們其實不知道人類行將何處。

杜思妥也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一書第五章裏探討的《宗教大法官》爭論自由。自由的道路艱辛、痛苦悲慘...

“我們憑什麽非善惡不可我們最終必須為此付出高昂代價?1

類無時無刻不得不決定:要自由還是康裕、美好的生活要帶有苦難的自由,還是不自由的幸福。大多數人們選擇第二條路

宗教大法官對回到世上的耶穌說: 『你幹嗎到我們這裡來打擾我們?騷擾我們,就是你來的目的,你自己清楚的很。』

『你對他﹝世人﹞的重視,才會做出所有一切。你的舉措好對他毫不憐憫,那是因爲要好心切。[...] 如果你少關注他一點,就不會對他要求那麽多。這樣才比較符合愛的真義。而且減輕他的負擔。人通常是軟弱粗劣的。[...] 一個軟弱的靈魂又奈若何,何力之有,接受如此可怕的賜予?』
『一個人,只要他自由,就不可能永遠耽溺於沉重憂懼之中,他反而會一心嚮往可以崇尚之物。[...] 他也不會耽溺於喪人心志的憂慮,反而更想尋得予人以自由的機會,讓這個原本生而自由的可憐蟲得到解放。』

我這一生大多在蘇聯體制中渡過。在共產主義的實驗室裏頭。在索洛維基島恐怖營區大門上方掛的口號裏:「以鋼鐵般的手為人類攫取幸福。」

共產主義心懷一個瘋狂的計劃 改造古老人類,改造古老亞當。而居然成功了。也許僅是碩果僅存。70多個寒暑,他們打造出來了個新新人類:蘇維埃人種。有人將之視爲悲劇性的人物,有人則稱呼他蘇倭客Sowok。他到底是誰呢?我想我認識這人,而且挺熟悉的,我常年與他並肩同住。他就是我。都是我的熟識、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我父親最近過世,畢生奉行共產主義而告終。
*

2013-09-24

社民黨的大選聯盟選項:勇於向左踏步 Koalitionsoptionen der SPD: Etwas mehr Links wagen



前德國社會民主黨派主席法蘭茲·明特費林Franz Müntefering大選前曾說:
默克爾是一個沒有土地的女王。Merkel ist eine Königin ohne Land
默克爾第三度連任德國總理,證明她的成功?
這句話並未説明事實。事實是:她的成功在於政治權術運用;也在於她政治無能的成功掩飾。她不賦予黨派政治目標、不在乎黨派政治認同、不需要確立政治方向、避免政治溝通。但是一旦嗅出其他黨派風向斷然將各派政治見解悉數納入兜囊掏空其他陣營的政治目標模糊各個黨派政治認同。把所有其他黨派的標籤,不容分説地貼滿自己門面,續以龐大身軀掩飾身後一片,好整以暇地坐享自己給自己的封號:「我是全德國的總理 Ich bin die Kanzlerin Deutschlands!」

說她掏空其他陣營,委實委屈了她的能耐:她也掏空自己陣營所有其他潛在男性對手,所有對她形成威脅的對手滾的滾、走的走,以至於今天的基民黨成了默克爾一人的空殼黨。

她真贏了這場選舉?下面這篇評論,清楚分析出德國2013年大選的核心本質。
2013年9月24日《明鏡網 Spiegel Online》

專欄作家:亞克伯·奧格斯坦Jakob Augstein創辦《星期五》報刊,同時為明鏡網撰寫專欄〈不忌左傾 Im Zweifel links〉。他父親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魯道夫·奧格斯坦 (Rudolf Augstein),於1947年創辦了《明鏡周刊》。


風靡萬象的默克爾瘋攫取了德國。群衆顯然忽視了一件事實:黑黃前執政政府才是選舉輸家。贏得選舉的乃是中產階層的偏左大多數。社民黨不該錯失良機。
女總理在大選之夜沐浴在榮耀光環之中:「我們的戰果太了不起啦!Das haben wir toll gemacht!」安格拉·默克爾面帶微笑地歡呼。但 - 果真如此嗎安姬不可默克爾巨星誕生若說默克爾是一位女王或聯邦她大堂而皇之地慶祝勝選。但德國總理式的民主毫不具備君主色彩身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才是大輸家她的前執政政府被選票勒令停止她領導的基民黨/基社黨姐妹盟與自民黨的聯盟政府沒有贏得絕對大多數選票贏家其實是反對派。

據可以一目了然看清選舉結果。與2009年相比,黑黃(前執政政黨聯盟)丟失大量選票。無以支持聯合政府續任,因為自民黨已然死于默克爾之手。最後默克爾對付聯盟夥伴,好似一蹬踢開腳邊小狗。讓自民黨癱死在國會大廈門口:自由民主黨員,請到門口一邊兒去。這個結果令人瞠目結舌,以至於更令人驚訝的大選實質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未能充分反應出來:德國社會認同落實於中產階層的偏左大多數。這個大多數雖然微薄,但顯然相當穩定。如果社民黨SPD願意,那麼德國的未來可能就是社會公道左翼勢力的天下(rot rot grü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