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當愛情飄逝 Wenn die Liebe geht



分居

當愛情飄逝Wenn die Liebe geht (deutsche Version)

15.01.2013 《法蘭克福匯報周日版》作者:Julia Schaaf

副標題:雙方友好協商分居?根本是胡謅。大多數夫婦分居之前早就透過惡吵相互指責,而將倆人關係勤奮地磨蝕盡淨。夫婦之間肇事者和受害者之間的關係。

鄰居分居了。我們急忙把窗簾攏到一邊,偷偷從廚房窗戶向外瞅。王先生搬走了。也許我們知道他曾有過外遇。也許王太太不時地隔著花園柵欄跟我們抱怨過。也很有可能這囘咱們啥都錯過了,而事情跟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不過,我們還是定定地站在窗簾後頭,眼看著王先生的書桌消失在搬運車裏,同時心想:『我早就知道他不是人!』或是:『她從頭開始就是在利用他而已。』

如果鄰居是不是王先生,而是舉國關注的公眾人物,這時他們的律師可能會替這兩人的命運作出聲明。而這一次是德國前聯邦總統:『貝蒂娜和克里斯陽•沃爾夫於本周末友好協商分居,雙方共同承擔養育兒子的責任,至於他們私人生活將不對外公開。』

能相信嗎?伴侶分離之際友好協商分居?

『當然,』伴侶治療師 Arnold Retzer說:『可是這種情況非常少有。伴侶關係的開始總是須要兩個人共同努力。關係的結束卻只需要單方面的認定。』

2013-01-28

得找個心理醫生ㄡ!Man braucht einen Psychiater!




2013年1月3日《時代周報》
記者Christine Lemke-Matwey採訪

威廉•理察•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生於1813年5月22日,卒於1883年2月13日)。今年是他二百年誕辰,也是他一百三十年逝世紀念日。德國拜羅伊特節日劇院業已如火如荼準備今年專為紀念華格納的曲目。從2013年7月25日至8月28日共演出30場。包括:《漂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湯豪舍Tannhäuser》、《羅恩格林Lohengrin》、《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女武神Die Walküre》、《齊格弗里德Siegfried》、《諸神的黃昏Götterdämmerung》。

下面是《時代周報》爲了紀念今年華格納重要節日,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賽門•拉圖 和 伯明罕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安德里斯•尼爾森 進行的一場對話。其間透露晶瑩剔透的專業智慧和音樂情感,令人莞爾也令人感動!

副標題:悸動處豈能不忍受輝煌的震盪。指揮家賽門•拉圖和安德里斯•尼爾森談論他們與華格納音樂的較勁和對他音樂強烈的情感,特別是這位作曲家的「德意志」特質和他的反猶太主義。

在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的的辦公室,57歲的賽門•拉圖 和34歲的安德里斯•尼爾森,並排坐在沙發上興奮不已地聊天。二位星級指揮家彼此雖然早就相識,但幾乎從來沒有私下約晤過(這也是職業特性之一)。他倆在國際舞臺所展示的華格納經驗簡直是南轅北轍:尼爾森首次於2010年拜羅伊特音樂節亮相演出《羅恩格林》,拉圖領導柏林愛樂樂團從2006年至2010年間分別在Aix-en-Provence和薩爾茨堡首次指揮他的《指環》處女作。從理查•施特勞斯、普契尼、歌唱家搞砸劇臺、天南地北聊到養育子女,沒多久話題就落在華格納身上。

賽門•拉圖:『安德里斯,你還記得你生命中的第一次華格納經驗嗎?』

《時代周報》:『對不起,我們提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是、、、』

安德里斯•尼爾森:『還記不記得?!那時我才五歲,尾隨父母同去里加市聼《湯豪舍》。結果我整個人—準確地說—崩潰了。我發高燒,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完全無法入睡。那次好像是初聲試啼,後來,我不惜一切代價要成為一位指揮家。我父母驚恐萬分憂慮有加,他們以為這孩子瘋了。』

《時代》:『意思是說聼了華格納會生病?』

2013-01-04

《派特的幸福劇本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美國最典型的疾病

明鏡網:3.1.2013


奧斯卡呼聲最高的影片

《派特的幸福劇本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美國最典型的疾病 (Deutsche Version)

作者: Hannah Pilarczyk


有點兩極化?有點性愛癮?奧斯卡呼聲最高的影片《派特的幸福劇本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告訴大家,沒有任何透過一場舞蹈比賽或是「愛」(想當然耳!)不能治癒的病。這部片子以諷刺美國心病自助文化而始,以自我創新精神而終(譯者: Silver Lining 亦作「一線希望」解)。

不繞道剖析,就不明瞭爲什麽這齣浪漫喜劇《派特的幸福劇本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挺怕人的。

迂迴必須從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散文《隱喻般的疾病 Illness as Metaphor》開始。『凡須私下秘密處理或任何爲人驚恐的疾病,若不是真切地具有傳染性,它也會從道義角度傳染給人們』,這是幾乎整整35年前著名的批評家和哲學家寫下的名句。在這篇文裏,她逐步解析,如同早先的肺結核,以至後來的癌症如何感染給藝術家和社會廣泛大衆。如是,不得不把疾病歸結於此乃非身體痼疾,而是一種情感和精神境況不佳的披露,這是患者最終咎由自取的表徵。肺結核一直是藝術家的疾病,也是高度敏感人急於攫取的。而癌症則降臨給長期忽視自己情感上之需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