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8

中國 — 昔日光輝與新近權力(下) China – Alter Glanz und Neue Macht (Teil 2)

1933年在上海南京街出現的絲綢店廣告牌:新款式
《時代周報季刊•歷史 ZEIT Geschichte》


專輯主題:中國 — 昔日光輝與新近權力 China – Alter Glanz und Neue Macht

下集:前仆後繼、脫胎換骨的超級大國:一個不民主的中國?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了推翻滿清後的第一個共和國。接著中國就進入了一篇共和遙望無際、民主南柯一夢的血腥史。

1919年5月4日,因爲凡爾賽不平等條約而來的五四運動,雖説學生抗議的是列強把德國佔領的殖民地歸讓給1914年被日本佔領的山東半島,學生同時抗議的也是政府軟弱無能。「救中國」的口號掀起傳奇性學生示威的浩蕩隊伍,並成功地得到全國響應。沒有血腥鎮壓,被捕者四日後被釋放,昏庸談判者被罷職。日本在美國的施壓下終究放棄了山東半島。但是五四運動的深層意義卻未能實現。五四,不僅僅抗議凡爾賽不平等條約,更在於抗議自1911年渴望不來的改革;不僅僅顛覆了中國傳統,更展開了德先生與賽先生帶領民族命運的激辯。

2012-07-23

中國 — 昔日光輝與新近權力 (上) China – Alter Glanz und Neue Macht


《時代周報季刊•歷史 ZEIT Geschichte》


專輯主題:中國 — 昔日光輝與新近權力 China – Alter Glanz und Neue Macht

上集:清朝帝制的結束

《時代周報季刊•歷史 ZEIT Geschichte》這一期主題是中國。總共110頁精彩的論文。從清朝到民國、乾隆、慈禧、梁啟超、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到鄧小平,最後到今日中國,橫跨了近三百年(1760 ∽ 2012)的中國史。其中邀約了歐美知名漢學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時代周報》的國際駐派記者、主編及前主編等等知名人物,深入淺出地紀實同時評價中國一路走來的斑斑點點,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以及二十一世紀西方要如何看待這個信心滿滿有若三百年前乾隆皇帝的國家。

篇篇令人拍掌擊賞,有些在兩岸政黨意志之下,失落且被模糊的精彩史實曝露,令人莞爾之餘情何以堪?中國兩岸處理歷史的鄉愿與日本人對謊言的執著如出一轍。

根據這本《時代周報季刊•歷史 ZEIT Geschichte》中國專輯的前後脈絡,提煉出我個人心得部分。也就是閱畢此季刊對個人有趣且新穎的部分。

天下與國家

中國與西方衝突的導因,在於「天下」與「國家」概念的衝撞。中國自從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以大一統治國」的建議,朝代相傳之間剔除了「國家」這個觀念,而以「天下」代之。「中原之國」就是宇宙中心的含義。皇上具有最高權威,因爲他是天子,上天派來之子。天子的任務是完成「天命」,意味四季朝拜上天儀式的遵奉和秩序與和諧的維持。但是天子是可以被取代的,譬如:天災或是暴動,代表天子「違抗天命」,那就要改朝換代了。

2012-07-12

最後的五十米 Die letzten 50 Meter

德里,燃燒中的藏人益西


抗議


最後的五十米 • 江白益西 (Jamphel Yeshi)

《明鏡周刊 DER SPIEGEL》2012/26

作者:Dialika Neufeld

一位年輕藏人在流亡地以身浴火,然後像一支巨大火炬似地奔跑過街。這張偶然被攝下的鏡頭,成了反抗聖像 — 也成了自焚者的楷模。

他身子的殘骸裝在一個H&M的金色塑膠袋裏,一根脊椎、一塊較大和許多小塊碎骨,一堆手掌般大的骨灰。

可是江白人還在。

大清早,當太陽高照德里藏人區,他的室友剛睡醒的時候,江白就在了。他們在寢室談論家鄉時,他也在他們身邊。寢室約十平方米大,擺了五張床墊。走過蜿蜒巷弄就是馬助努卡提拉(Majnu-ka-Tilla)「 西藏村」,那兒屋頂掛滿長串綠、黃、藍的經幡,那裏的藏婆婆擺攤賣素菜的蒸製饃饃。像今天電視放映一齣動作片這樣的午後,他也可能在一旁觀看。

江白益西(Jamphel Yeshi)還在這裡,因爲他的靈魂不會消失。

他27歲,一旦笑開了,面頰顴骨就會高高聳起,他喜歡寫詩、泡茶舘和看書。他還會在人間繼續遊蕩49天,這裡的藏傳佛教徒這麽說,他的朋友這麽說,澤仁(Tsering)也這麽說,他的表弟。

江白益西之所以活生生地存在,因爲這張照片令人永遠無法忘懷。

照片貼在德里和達蘭薩拉居民住家的外圍牆壁上,也貼在全球各地的流亡藏人區。充斥在互聯網各個角落。《紐約時報》刊登它、《亮點雜誌 STERN》和英國《衛報Guardian》也不例外。這張照片出來兩天後,江白益西死了。

今年的3月26日這張照片被照下來,這一天是星期一。照片顯示剛剛過完滿27歲生日的江白益西奔過滿是行人的街道。他穿著一條牛仔褲、一件袖子高高捲起的襯衫。雙眼緊閉,他大闊步地奔跑。他的身子揣著熊熊巨火、身後跟著一長串黑煙。

2012-07-07

自由的靈魂 Die Seele der Freiheit


Jean-Jacques Rousseau (Zeichnung von 1754) 讓•雅克•盧梭(1754年的肖像)
三百周年誕辰

自由的靈魂

《時代周報 Die Zeit》三百周年誕辰: 自由的靈魂(德文版)300. Geburtstag Die Seele der Freiheit (Deutsche Version)


2012年6月21日

作者:Mathias Greffrath



盧梭曾是一名公民社會的遊擊手。他依然挑釁我們的現世。一段回憶。

1761年甫出版的《新愛洛琦絲Die Neue Heloise》這本書,立即在歐洲各地讀者手中熱可炙手地相互流傳。圖書館一時蔚為風尚發展蓬勃。《新愛洛琦絲》是文牘體小說,作家是盧梭。他從愛情故事裏對音樂、農業、節慶文化作出思考,可謂編織出一部真正全觀性的百科全書 — 尖銳地抨擊摧毀愛情的階級障礙。唾棄金融危機的騷亂、實際工資節節下降、上層階級無恥地搜刮財富,盧梭在《新愛洛琦絲》中夢想一個「公社」,那裏農村社區居民和秉持道德的工匠,傳承開明精神共同生活。這裡沒有令人寒心的社會解構者、沒有苛刻陰謀宮廷的立足之地。一位詩人發出呼喚,呼喚的是個人主權,一個人必須先為自己爭取主權。一個心靈、一個個體和一個社會的主權。


盧梭對生活萬象是美好的抑或錯誤的,勾畫出非常革命性的素描,對他的時代以及後代產生巨大影響。他1762年著名《社會契約論Contrat Social》的第一句話『人生而自由,卻被處處鏈條纏鎖。』,這句口號點燃數代革命雄心。這句話不僅啟發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重要人物羅伯斯庇爾,還培育出卡斯楚,當他在駛向古巴航程時,口袋裡就揣著這本小冊子。盧梭敲響了啟蒙運動的心聲,並為一代浪漫做好準備。歌德揣摩他的多愁善感,如此造成少年維特的死亡,席勒的起義詩歌,遊手好閒的德國詩人艾興多夫(Eichendorff)馳騁在無政府主義的國度。而對德國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Hölderlin)而言,盧梭根本就是革命風暴來臨之前振翅飛出的老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