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片名就令人聯想到萬華黑幫文化。選片時,女友說:“聼這片名,退避三舍”。但是 - 我跟台灣的牽連已經少得可以,所以,只要是“made in Taiwan”我都視之如玉。
《艋舺》是那麽地感人!這部電影當然牽動我最纖細的神經,因爲它講得就是我們“五年級”年代的故事;它,離我竟然如此遙遠又熟悉,因爲“萬華黑幫”是我當年避之而不及的一塊人民生活。
我的年代,我最清楚我什麽不清楚 – 那就是我曾經避之不及的“黑幫文化”。我還清楚我什麽不清楚 – 那也是台灣的“眷村文化”。
我的童年許是來自切斷根源的父母 – 從大陸來到臺灣的父親,沒有入住眷村的父親,永遠沉默的父親。嫁給“外省人”的母親,跟嘉義梅山斷絕關係的母親。二十一歲來到德國,“自我意識”的探索直到那時才開始進行。所以,臺灣於我熟悉也模糊的可以、、、
但是 – 這部片子告訴我,台灣在反思,反思自己的過去。如同亞洲周刊報導去年台灣流行講眷村文化的電視劇《光陰的故事》 。
當然是爾!臺灣本就是這兩體相輔相成的塑造。所以,我由衷讚嘆台灣的藝術觸角的伸展。
一個反思文化,必須正視來時路,當一個民族能夠“正視”來時路時,這個民族具備了許多黃金經濟或黃金軍事政治也換不得的“人文價值”伸展。以柏林影展的平臺,我連帶讚賞去年三月臺灣流行電視劇《光陰的故事》製作成形。讚美台灣,是一個具有反思能力而能夠自由創意製作的民族。創意製作 – 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台灣是也!
唯一想要做注腳的地方是這部戯的幾句名言: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義氣”』。這句話的方剛之勇很淋漓盡致!不過那個年代“豁出去”了的兄弟情,在臺灣當今的新生代還找得到嗎?蚊子(趙又廷飾)戯中旁白:“『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並且一去不回。』點出了結局的辛酸。
另,蚊子以爲自己自幼喪父,沒能相認的生父(鈕承澤飾)當時對他說:“『年輕時以爲自己是風,後來才知自己是草。』然後想要奪取艋舺,卻由此失去“認子”的機會,非僅如此,當他得知蚊子是他親生兒子匆忙前往滋事地點阻止,卻晚了一步,他的兒子在他一手設計奪取艋舺寶地的盤算中喪生。
更爲諷刺的是蚊子的父親形象反而是在Geta老大(馬如龍飾)身上找到,出殯時是他充當“孝子”的角色,捧著Geta的骨灰墰;而要血債血還的也是蚊子。
所以,羶色腥暴力都可以,也都只能稱之爲“電影”或“電視”。“電影藝術”或是其他“視覺藝術”必須畫龍點睛地道出人性和人生價值。這才完成了“藝術”的使命,這才有流傳的價值。
映畢,被圈內人稱為“豆導”的導演鈕承澤帶著阮經天、趙又亭、製片李烈和美術指導一行人上臺與觀衆交流。觀衆馬上熱血沸騰了。
“豆導”自稱熱愛德國啤酒的強有勁,宿醉未休之餘,侃侃而談他對這部片子的深情,也是對少年友情記憶的一曲謳歌。他說艋舺原是「小船」的意思,演變成後來船隻停迫的港口。(維基網:艋舺,又稱文甲,平埔族語「Moungar / Mankah」,台北三市街之一,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
製片李烈說這部片子在台打破“阿凡達”的票房紀錄。觀衆又樂了大喊“Bravo”!她續說:“但那不是我們拍這部電影的原意。二十年來,臺灣電影終于上了春節檔次放映。這對臺灣電影藝術而言,意義重大”。這時熱烈的掌聲三度響起、觀衆的熱情、對臺上把自己奉獻給電影藝術的工作人員由衷敬意,盡在不言中、、、
另,在誠品網頁讀到《艋舺》二字就循著綫索找出來此文鏈接:《艋舺與老松國小及剝皮寮老街》,就是我心儀的巷弄文化 - 城市人文關注。
^^ 很喜歡 y.m. 的這篇文章,感覺深刻而真摯。
回覆刪除另外,提醒一下喔,蚊子手上捧的不是 Geta 老大的骨灰罈喔,而是他的牌位,因為 Geta 老大的棺木就在『孝子』的後面,由眾人抬著上山土葬。
這部片的用語真的是有夠『台』的啦,感覺很親民~ 但是,像「三小」和「拎盃」這種詞,都是非常粗野的話,所以日常還是別用為妙喔。
三小= 啥狗屁
拎盃= 你爸
玫瑰^^
喔!是喲!對喲!那是牌位啊!
回覆刪除哈!感謝指點迷津。“三小”= 啥狗屁?
從漢字領會也摸索出來就是小人、小物、小到不能再小的令人嗤之以鼻!哈!
這裡,又是一個絕佳文化如何造就語言的例子!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正在給學生尋找上課教材,剛讀到蘇軾《上梅直講書》,其中蘇軾引孔子當年厄於陳蔡,不得志而自嘆,弟子顏淵寬慰其的話,於是想到了妳:
回覆刪除顏淵對孔子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後見君子。』
共勉之
下星期開始,提前半小時上課(四點,加課),為學生導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玫瑰^^
親愛的玫瑰,
回覆刪除每逢古書開講我就情不自禁有著演練“吸才大法”的衝動。那個境界真真令我着迷。
這會兒好生研究一番,上網找蘇軾《上梅直講書》,看完一遍,有一些些體會;隔日,又重新讀了一遍,看了白話文註釋,心中體會了一番古人心。然後 - 兀自感動了起來、、、
感動的是妳用那麽古老遙遠的方式懂我、鼓勵我、開導我之餘,把凡心與古人聖心作一番連接真是“高攀”的格局。但是 - 我謙卑無與古聖比擬的同時,切盼“高攀”的那份謙卑之心也油然升起。感謝妳的“聯想”牽引我去“高攀”的心。
這篇文令我心醉的句子是“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最讓我欽佩的當然是蘇軾對知己認同的篤定沉著、不卑不亢、坦白誠懇、格局暢廣。讚賞!
僅此代小犬領旨,剛問過他,他說知道要提早上課,我 - 很願意跟孩子一起學習呢!多給他一點講義!
這篇關於《艋舺》的影評,我非常激賞,在此與妳分享:
回覆刪除http://a09201988.pixnet.net/blog/post/25822511
《一頁台北》好像很好看,很為台灣開心 ^^
玫瑰
以文會友:
回覆刪除巷弄文化 - 令人心儀的城市人文關注:
http://smtp03.eslitebooks.com/Mailhunter_a/click.aspx?url=http%3A%2F%2Fstn%2Eeslite%2Ecom%2FArticle%2Easpx%3Fid%3D433&project_no=2455&user_no=607852&Link_no=1761&Trace_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