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1

安非他命 Amphetamine



《安非他命》預告片

Official Press Release of the Berlinale

我的柏林影展就結束了 – 在今天。

不知怎的,不很在乎哪部片子得了獎?!當然,媒體有報導得獎影片;當然,我會記住它們 – 或者不會!人 – 或許只在意看過、留下印象的、、、篩選理解過後的忠於之心未嘗不可。

那譬如是香港的《安非他命》。這部電影讓我聯想起老舍的《駱駝祥子》。


一顆純潔向上的心靈,總是被命運踐踏,然後被踐踏的心靈兀自魔鬼般地循環 – 憑藉毒品“安非他命”。

但是那顆願意懂得“魔鬼循環Teufelskreis”之心的角色Daniel(Thomas Price飾),卻是如此令我傾心,若時光倒流,一定倒追!

這部同志片看完是那麽的不舒服,卻又是如此地令人掛心,擔憂掛心是因爲體會得Daniel“願意懂得魔鬼循環的那顆心”。我由此,進入了同志的世界;由此,進入了吸毒的世界。

它 – 不全然是“同志”,因爲它為求成爲“同志”而吸毒
它 – 也不全然是“吸毒”,因爲同志雙方為求“真心”而誤入


片中名句:“沒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愛”!

參加競賽“泰迪熊Teddy Bear”獎的《安非他命》,其實是一部很可愛的同志片。沒有蔡明亮同志片的黑暗猥瑣,它顯示年輕同志之間愛的清新喜悅和明亮。它讓15歲就到香港來讀書、一口流利粵語的俊美年輕澳洲人Daniel(Thomas Price飾),畢業後重新來到香港工作 – 一位自信出色的金融總監。當他在咖啡廳瞅到拿著功夫劍滿臉稚氣卻寂寞的Kafka(彭冠期飾)就情不自禁地萌生愛意。一個自幼喪父,家中貧窮,母親羸弱,哥哥吸毒的善良上進香港青年,詩意地自稱是Kafka。兩個年輕大男孩在一起共同讚嘆生命、也驚嘆生命的美好。


片中不乏性愛鏡頭,卻不是發生在Daniel和Kafka兩人身上,而是從澳洲來探訪Daniel的前女友身上。Kafka吸毒神志不清的狀態下強姦了前女友,而Daniel得知後似乎出於歉然也是報復之心的情況下,跟前女友首次做愛。片中人似乎也總在性取向中掙扎,在愛與心靈夢魘的糾葛中沉淪。

最後一幕很唯美的 – Kafka最終選擇從與Daniel定情的橋上跳河自盡。在深邃黑暗的河裏,完成了愛的終極。

導演在映片開始前上臺致詞,説道Amphetamine的中文譯名是“安非他命”,他以此定為片名,不無魔鬼循環“宿命”的暗示 - 安非他命乎?這部電影說的是他身邊的一位朋友幾乎為愛殉情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