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2

文藝復興的臉龐 Die Gesichter der Renaissance

Leonardo Da Vinci 達芬奇1490年
《Porträt der Cecilia Gallerani (Dame mit dem Hermelin)茜茜拉葛來朗妮的肖像(抱貂的女人)》。
柏林博物館島嶼之中的Bode Museum正在展出的「文藝復興的臉龐 Die Gesichter der Renaissance」該是目前這個城市的精彩之最。據説這批展品只到10月底還是什麽的,就動身前往紐約。



這個展覽有何精彩?它囊括了前文藝復興的繪畫藝術大宗。而且重點在肖像。那是一個沒有影像,而人們希冀留下社會重要人物影像的年代。所以這裡將看到曾經富裕豐沃的文藝復興前期的繪畫高瞻藝術:肖像。這個字的德文是Porträt。拉丁文裏的這個字有兩個意義:“Hervorziehen 呼之欲出”和“Festhalten 將之凝固”。這就是前文藝復興時代“肖像”的意義和藝術的境界。



不同於現今藝術家的商業運作。十五世紀的藝術家乃是備受尊崇的人文才華。一般畫家、音樂家都會被公爵國王延請到宮殿,成爲「御用畫家」。這樣一幅幅王室人物的肖像流傳人間後世。除了畫像,也有半身像雕塑或是銅幣人像。這個展覽會「文藝復興的臉龐」顧名思義,身置展列大廳,前後左右,十五世紀的影像幢幢,古色古香。有意思的是繪畫藝術技巧延續和發展的呈現。如何透過肖像繪畫展露一個人物的性格,職業,功績,甚至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當然是 Leonardo Da Vinci 達芬奇1490年《Porträt der Cecilia Gallerani (Dame mit dem Hermelin)茜茜拉葛來朗妮的肖像(抱貂的女人)》。


人體比例均勻感,一直到達芬奇才完美落實。而這幅肖像特別生動,因爲茜茜拉的坐姿向左微傾,而頭部卻朝著右方瞧。這裡呈現出來一個生動的轉身的動作,動感的呈現也在茜茜拉彎曲手指按捺懷中白貂,白貂與茜茜拉同樣被一樣東西吸引了。這麽一來,整幅畫就生動起來。而有趣的是白貂這個字與茜茜拉的姓有異曲同工之妙:Gallerani葛來朗妮的發音與希臘文Galée(貂)相似,而「貂」在文藝復興的時代被視爲潔淨謙卑的象徵,據説這個小動物很怕髒,而且一天只進食一囘。


但是這幅畫沒有透露的是白貂與茜茜拉的視線被什麽所吸引呢?耳機介紹吊足胃口,這時,我的手指必須滑動(真的,操作如同iPad)點擊第三個闡述圖。這裡,才吐露:1474年出生的茜茜拉視線轉向她才深深愛著的公侯 Ludovicos,那年是1489年,而他卻于1491年娶了 Beatrice d’Este.。


潔淨、純情、仰慕、雋永都在雙眸目光投射出來,美哉!藝術!

1 則留言:

  1. 文藝復興的臉龐展,即將離開柏林前往倫敦。所以媒體又依依不捨地回顧報導。這一段引述達芬奇的話語,得以一窺精湛細膩的藝術心靈。達芬奇繪製《抱貂的女人》的同時,也正著手撰述《繪畫藝術指南》,其中對畫家講解:『讓畫像人物的頭部盡量朝著與胸部相反的方向。因爲老天為了讓人體方便,而贈送給每個人一個頸項。這樣它可以輕易地隨著瞳孔捕捉到不同的雅興慾念轉向各個不同的方向。』

    《抱貂的女人》展示的正是這個思維的實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