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庫茲韋爾(77歲)是一位美國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和作家 ©Tony LuongThe NewYorkTimes/Redux/Laif |
雷·庫茲維爾 Ray Kurzweil
"Mit der KI zu verschmelzen, ist der einzige Weg,
nicht von ihr beherrscht zu werden 要想不被人工智能駕馭,就要與之契合"
幾乎還沒人知道「人工智能」這個詞的時候,庫茲韋爾就已經著手研究了。Kerstin
Kohlenberg和Stephan Lebert與他進行訪談,談到我們即將面臨的劇烈變化。
時代周報訪談記者:Kerstin
Kohlenberg und Stephan Lebert
《時代週報》:庫茲韋爾先生,您是全球最著名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之一。您選擇在波士頓附近的牛頓公共圖書館進行今天的會面。您能否預測一下,紙面印刷書籍還會存在多久?
庫茲韋爾:書與傳統、情感和懷舊有著深厚的聯繫,因此很難預測。其實,書籍今天本應該消失的,因為所有內容都可以以數位形式取得。但書籍仍有一席之位。人們依然眷戀著書,我也是,我熱愛書。我真心希望書能夠延續下去。我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嗎?
《時代週報》:好啊。
庫茲韋爾:前不久,我讓一個人工智能工具幫我撰寫自傳摘要。有趣的是:自傳根本還不存在,因爲我才剛開始動筆寫。但人工智能在網路上找到了大量關於我的資料。結果我馬上收到了一本尚未出版的書的摘要。你知道嗎?它寫得非常好。人工智能寫出了我未來才要寫的內容。我感到非常驚訝。其實,我完全可以請人工智能幫我寫這本書。
《時代週報》:然後呢?
庫茲韋爾:我想,我自己能寫出更好的自傳摘要。但三、四年後的狀況就不得而知了。
庫茲韋爾打開他的手機,播放一段他去年出版新書的播客《奇點迫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2005年》頭一分鐘的對話。聽到的是一男一女的聲音:「準備好潛入深水了嗎?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庫茲韋爾和他的新書《奇點迫近》。這本書 —— 哇 —— 讓人開始思考未來的樣子。」
庫茲韋爾:這個對話不是人的聲音,但聽起來卻毫無破綻。很厲害吧?我請人工智能製作一段長達十一分鐘的播客,介紹我的新書。四十秒後,結果就出來了。才兩個月前還根本做不到。
《時代週報》:在今天還有哪些事情是幾個月前做不到的?
庫茲韋爾:一直到最近,人工智能最掌握不了的就是各式幽默。但這也已經改變了。現在人工智能可以創作非常有趣且極富創意的廣告標語。這將徹底改變廣告業。長期以來,人工智能也無法洞悉事物的因果關係。有一段影片呈現的是:一個房間,中間有張空桌子,地上是一個破碎的花瓶。房裡沒人,但有隻狗來回走著。人工智能以前無法判斷花瓶為何會掉在地上。如今,它立馬給出正確答案:是狗幹的!
![]() |
1941年: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在柏林十字山區 (Kreuzberg)展示了第一台電腦。© 德國博物館 |
《時代週報》:為什麼現在成果進步得這麼快,而幾個月前還做不到?
庫茲韋爾:電腦的運算能力大幅提升。當德國人楚澤於1941年展示世界上第一台電腦時,那台機器每花一美元只能進行0.000007次運算。既慢又貴。如今,電腦每秒可以用一美元完成五千億次的運算!這種運算能力驚人的提升,正是人工智能革命的關鍵推手。
身爲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與作家的雷·庫茲韋爾今年77歲,身材瘦削。他標誌性的裝扮是——手工彩繪的寬吊帶——即使在圖書館進行訪談的這一天也是這身打扮。兩位女性陪同他前來接受訪談,兩位都是他多年的工作夥伴。其中一位負責協調他與醫生的約診。他對醫學的獨特態度也是這次對話的主題之一。庫茲韋爾擁有約20個榮譽博士學位。比爾·蓋茲曾說過:「我不曉得還有誰比雷·庫茲韋爾更適合預測人工智能的未來。」
《時代週報》:依您的看法,人類正面臨歷史上最根本的變革:在短短幾年內,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
庫茲韋爾:我把它稱之為「奇點」。
《時代週報》:….這個詞源自數學,用來描述一個不再適用常規規律的點。
庫茲韋爾:根據我的計算,人工智慧將在2029年首次超越人類的智慧。
人工智能的崛起
![]() |
1996年:雷·庫茲韋爾開發了一款文字識別程式,輔助閱讀。© 私人收藏 |
《時代週報》:那麼,電腦和機器在各方面都將比我們更優秀、更快速、更便宜。無論是心智能力還是手工技能:造車、法律辯論、撰寫文章——都能勝任。
庫茲韋爾:... 還包括戰勝癌症.
《時代週報》:但這不也意味著,超智能的電腦將能自行編程,而且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不斷自我提升嗎?這難道不是風險:它們可能會掌控我們,甚至掌控整個世界?
庫茲韋爾:如果我們不加以留意,可能真的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