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法國看德國 - 看傻眼了!


Au revoir Lénine!

明鏡觀點:德國的春天

一個意趣漾然變化中的德國,法國看傻眼了!

有些法國人,跟德國人聊天時,會突然想起問道:“咦,你們德國產葡萄酒嗎?”也有一些居住在深邃的森林後面的法國人以爲,科爾還是德國首都波昂的現任總理。有些人談及世事,好像柏林圍牆從未倒塌 - 這一切不是譬喻,而都是些最近的真實體驗…

有一個法國,它對德國一點都不感興趣,他手捧薯條袋坐在電視機前,無窮無盡地看著紀錄片顯示法國文藝復興的智慧,和德國納粹的愚蠢。有一些法國人,很不喜歡德國人,而在這些年間,尤有甚之…


幸好在萊茵河左岸有一些德國人,跟所謂典型的德國人一點都不像!那是Karl Lagerfeld時尚設計師,Daniel Cohn-Bendit, 歐盟的德國綠黨議員。父母爲德國猶太人,二戰時爲逃避納粹迫害曾一度流亡法國,還有Michael Ballack 德國國家足球隊隊長巴拉克。可以這麽說,這些那麽不同的德國人物,在法國,為德國形象所製造的正面效應,遠勝過德國政府四十年來的外交心血!他們三人在法國是“人物”,讓黑格爾,尼采,甚至希特勒輕易消失遁形!

當描述東德文化“再見,列寧”這部德國電影不斷地在法國電影院延長播映時,評論家對德國的“輕”,啞口無言了!最好的描述該是來自其中一位的感嘆:“我不禁自問,這部電影真是來自德國嗎?那麽豐富心靈,幽默而自我反諷!”但,受歡迎的不光是這齣喜劇,百萬觀衆欣賞了Bruno Ganz飾演的希特勒話劇和東德演員Ulrich Muehe的“竊聽風暴”。柏林影展在法國人的文化年曆上,也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德國人對“東邊的”摸索,讓法國人瘋狂了!

在柏林,法國人才認知,一個首都並不需要像一個精致巧克力盒的包裝;在柏林,尤其是在東柏林,法國人才認知何謂“歷史分裂”。站在亞歷山大廣場或是那獨一無二的史達林大道上,法國人才得以窺見歐亞茂盛的草原。德國人很難這樣意趣漾然的轉變著,而這個轉變,卻不是現在才發生;這個嘛,法國人早就知道的,他們的認識其實是來自于“Love Parade”,這個event 把整個柏林市翻轉成一個巨型Party City!

然後,柏林政治成了典範,德國人居然選出一個女總理,法國人頷首了!而現在,一個經濟奇蹟的的德國展現了 – 法國深切渴望的經濟指數!是的,法國不似他國那樣地瞧著德國,重要的是,内心深處的法國是平和的。當然在東西德統一議題上,不乏“德國一夜之間成了一千磅重的大猩猩,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言論。

但德國不用軍刀而是用纖細的寶石鏗鏘作響,德國人展示的是規規矩矩的歐洲市民行爲,讓法國釋然地,幾至毫無所謂地與德國為鄰。但畢竟他們還是稀客,對德國的熱愛不會形成。這個體會光回顧法德國家四十周年友誼紀念日慶典上即可窺見。四年前,法國人要為他們的朋友舉行一個盛大的慶典,想當然耳,在凡爾賽宮!

所有德國國會議員全被邀請,跟法國官方朋友,共襄盛舉。卻未料到來自德方的請求,慶典盛餐請勿太過鋪張,生蠔,松露和香檳可免!!此時此刻,法國人不禁自問:“真的!跟德國人那一役是怎地停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