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6

華爾街沉淪 Down with the Wall Street

今天恰好新聞周刊和時代周刊都躺在我的信箱裏,迫不及待地讀美國媒體對這一輪的經濟危機詮釋和報導。


Newsweek標題為“它沒有你想的那麽糟糕!It’s not as bad as you think”


Times Magazin的標題“貪婪的代價:華爾街沉淪, 同時帶著它周邊的世界一起沉淪!The Price of Greed – how Wall Street took a mighty fall and broght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down with it.”


語氣相當不同的標題 - 如同報導的内容。將近一年來,相關議題的媒體預測和報導,都來自德國。今天是第一次,我讀到來自美國媒體的聲音(當然限於我個人的媒體選擇,或許我沒訂閲的相關媒體報導早已出現)。


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雙方都承認擁有市場機制的重要性。新聞周刊說:“真正的藝術在於製造可以讓市場運作同時得以監督的良好機制”。所以,從雷根時代的“鬆綁政策”開始,到2008金融市場的一片滑落,有跡可循。



其實2006年中旬就出現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在世上不是先例,但,由美國政府國策支持的“有產社會Ownership Society”國策造成的泡沫是世界史上先例!意思是說阿貓阿狗、張三李四都可以擁有房地產,前提是你必須是一個人,第二,你可能必需是美國國民。從次貸的房地產泡沫到美國自由放任經濟國策所引伸的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的泡沫,就一路不可收拾了。
時代周刊著墨於解析金融衍生產品内容和國家金融系統的致命。而新聞周刊主要在對金融震央和餘震的解析。


時代周刊説明問題根源:


事情如何發生的?而爲什麽我們在過去的14個月裏才意識到恐懼?大可把它視爲“報應”!今日的恐懼彌漫來自于多年來金融市場和借貸者的“恃恐無懼”。華爾街無需恐懼任何法令 – 法令是爲人非議的;而他們也無需擔憂任何風險,反正“風險”自然會被下一個新興金融產品揮走,如下:


1. 信用違約交换(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為CDS)是一種可供信用提供者(放款人或公司債持有人)規避信用風險的契約,是常見的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此种金融產品所透露的貪婪和無知,卻成了華爾街的最熱門產品。而當貪婪超越恐懼,麻煩接踵而至。


2. 接下來有對沖基金(Hedge fonds)


3. 賣空操作,也自稱爲私人股权公司(leveraged-buyout or self-called Private equity firms)


2003年巴菲特就說這些金融衍生產品是“金融市場的集體屠殺武器”。當時無人理解。


美國這個國家是在靠赤字延續的國家。這個國家主導全球金融,這一系列的金融衍生產品賣給無數的國際投資者。譬如房利美和房地美(Fannie Mae/Freddie Mac )。美國擔心他們的倒閉,意味國際投資者將不再支撐美國貿易和聯邦預算赤字。所以,必須出手拯救。也如同AIG,她是典型的“信用違約交換”金融操作機構。而雷曼兄弟的隕落不至於有這個反響。所以國家讓他破產。


譬如,你購買了通用的1000万美元的債券,爲了規避風險,你又投保AIG來保證你對通用(GE)的投資。AIG保險金每日行情不同,但絕對保證歸還你的1000万美元。而,萬一有狀況,你如何相信AIG有能力歸還1000万美元?好,這就出來了信用評定機構,有名的是Moody’s and Standard & Poors。這家信用評定公司雖然啥都不懂,但總是給予各種稀奇古怪金融商品AAA級或AA級的評定。你會要如何評定一個機構對債權義務的擔保能力?這家信用評定公司開始一片混沌,胡亂押注收取評定金。自從安龍案件,他們才開始力圖振作。逐漸他們意識到AIG的問題,將AIG的信用安全度嚴重降級,致使AIG來不及反應,來不及張羅資金,只得公開求助。AIG擔保的債權高達一兆美元,擁有7千萬客戶,同時跟全球最大、最重要的金融公司是經常來往戶。山姆大叔迫不得已,非救AIG不可!


Lehmann Brothers呢?雖他擁有158年歷史,今日運作真正始于14年前,他於1994年被美國運通收購。爲了彌補他的小型規模和有限資金,讓利潤不斷翻滾,雷曼走上風險之路。他開始已借貸進行大規模經營。他的借貸竟然是他資金的35倍!而且一路走向美國危機重重的房地產行業。年前,雷曼利潤豐盈。假如你借貸你原有資金的35倍貸款,而投資囘報率僅是1%,意味著你得到了35%的利潤。一旦,風水不佳 – 如同雷曼兄弟所面臨的 – 資金貶值1%或2%就讓你的前途堪虞了…


繼續時代周刊的封面專題“華爾街沉淪”的最後結論:


格林斯潘成了衆矢之的,他一貫主張的“放任自由經濟政策”嚴重傷害美國經濟,也嚴重地打擊了他一世英名。


所有的美國國民共同擔負華爾街超負荷投資經營的代價。共同擔負代價的還有一向勤儉持家的退休老人。他們把這一輩子的積蓄投入華爾街,而現在僅得到可笑的2%的本金回報,因爲美國聯儲降低賣空股息,企圖刺激經濟、安穩金融市場。


難道華爾街那群除了慧黠而一無用處的人,不知道樂曲也有結束的時候?如同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當天,記者蜂擁群集大門口,一等到員工抱著大紙箱離開公司大門,湧上前去詢問;雷曼的雇員面無表情地吐出三個字:“結束了!(It’s over!)”。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毫無選擇,因爲華爾街典型的經營模式就是如此。對華爾街雇員而言,他們是在美夢中工作(當時機好的時候),只是也可能成了他們客戶的惡夢。


他們是這麽搞的,用別人的錢來押注;贏了,他會拿到一筆豐厚的獎金 – 視利潤高低;輸了,他只是輸掉別人的錢,反正不是他自己的,他繼而轉向下一個客戶。


毫無疑問地,危機深到非乾坤一擊可以扭轉。全球的銀行界和金融界都在設法脫身。重建新序需要時間、巨額資金和恆常管理。遲早美國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投進金融市場上百億(或上百兆)美元的資金,會舒緩緊綳的市場;遲早房地產會跌到谷底而停擺。


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改變change”真是一語成殲!但,奧巴馬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僅是沒頭沒腦地呼籲“設立機制”。而麥凱恩呼籲遏制貪婪、停止炒作,哼!有人會赤裸裸地擁抱“貪婪”嗎?下一任總統勢必要重建業已崩盤的金融信用。如同鮑爾森最近說:“活生生的資本主義死了!”


不管政治領袖會怎麽做,我們這個社會勢必比以前更窮;面對國外政府我們喪失信用;他們給我們低息融資的意願會比以前更低。這是否意味融資成本將會提高,我們找不出任何不會提高的理由。


千百萬的美國國民面臨這麽一個新世界,需要重新調適。我們勢必要量入爲出 – 更好的話是入大於出。假如你不過分賒貸或過分消費,就不會被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要永遠記住這世界上對你的財務狀況的最具危險性的四個字:“這次不同!” - 永遠不會有不同的時機,市場,永遠一成不變,只是每次的金額越滾越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