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5

世足盃冠軍教練勒夫:感情的巔峰Weltmeister-Trainer Löw: Das Högschde der Gefühle


冠軍教練勒夫:感情的巔峰Weltmeister-Trainer Löw: Das Högschde der Gefühle


2014714日《明鏡網 SPIEGEL-ONLINE


來自里約熱內盧的報導,作者: Rafael Buschmann Sara Peschke

諾伊爾(Neuer),格策(Götze),施魏因斯泰格(Schweinsteiger):都是世界級的強手,沒錯。但是勒夫才德國世界盃凱旋的父親。德國國家教練的領導方式和足球風格受到強烈批評 一心一意隨著一項長遠的計劃

對職業足球而言十年可謂之永恆。在這十分之一個世紀裏好幾代球員的一次配合竟然可以徹底改變一個球隊的比賽甚至撼動整個運動模式。而且一個不受歡迎的教練,加上一個平庸的足球協會隊伍,居然可以奪下世足盃之冠。

2004年,整整十年前,勒夫被奧地利甲級足球協會解聘。半年後,他成為德國國家隊教練克林斯曼的助手。那時沒人料到:這竟是一項偉大宏願的開始。這宏願終於在2014713世足盃對抗阿根廷一役中爬上巔峰


值此職業生涯巔峰,他怎麽看當年被維也納甲級足球協會一腳踢開的傷心往事呢?國家隊教練的回答是:是我畢生最幸運的一刻,否則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今天這個夜晚,在里約熱內盧的勒夫的確有充分的理由,自信滿滿地登場。鑑於他近幾年來必須忍受的各方批評,勒夫言情的些許自滿絕對公道

然而恰恰相反,今晚這一切似乎對勒夫沒有發揮絲毫作用。雖然他鬆了一口氣,但是對牢騷連連批評不斷的人,他絲毫沒有反擊的欲望,沒有「你們等著瞧!瞧見了吧?!」那種不屑。勒夫的神情好像說,自從他2006年上任就篤定知道,這一刻將會降臨 所以現在他要充分盡情地享受這一刻

勒夫,世足盃冠軍教練:這個稱謂自從在巴西的比賽結束之後,聼起來好像既合乎邏輯又自然熟稔。可是就在對陣巴西德國踢進七球的半決賽之前,許多人還嚴重懷疑勒夫是否能夠帶領德國國家隊奪冠勒夫「太軟弱、太固執」。才不到一個星期前,德國大報還寫道: 「儘管勒夫卡位」德國國家隊還是進入了半決賽。

在公眾面前,成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面相和名聲。勒夫在過去幾年中領受了措辭激烈的批評。世界足壇歡呼2006年德國隊的「夏日童話」,驚嘆2010年德國隊在世足盃上令人心醉神迷大無畏的表現!但隨後2012年的歐洲卻以教練失誤的戰績12輸給意大利,批評浪潮泉湧而來,說他不夠嚴格、團隊缺乏管理威嚴階層,然後面對缺乏守衛的瑞典隊居然以44平手的戰績結束。勒夫光環消隱、褪去了。從此他視為不夠了。他的領導風格他的足球信念、他的說話方式:德國人再也不相信他了

南蒂羅爾Südtirol)一次被搞砸了世足盃,恰恰符合公衆對勒夫和他的團隊形象的批評各方搖頭說不成氣候。且紛紛猜測這一輪比賽後勒夫是否引咎辭職。然而他堅守崗位,如同數位前任教練他蜷縮入殼,不作出反應。連同他的助理教練弗里克(Hans Dieter Flick和首席球探斯根塔勒(Urs Siegenthaler為即將來臨的世足盃作出修改,進行規劃,這一屆的世足盃必須考慮周到的旁他因素也包括令人疲于應付的熱帶氣候、儲備能力超強的候補球員、利用典型球況出現後,立馬踢球入網的反復練習

結果是,在過去幾個星期裏,如同人們所謂之爲實用主義,撇下美麗的足球技巧,加強衝向成功的效率。勒夫首次突破許多自我理想。德國國家隊教練在世足盃之前短短幾個星期内,成功地做出過去十年未能實踐的教練管理策略一套堅實的防守順序四名後衛,兩名中場防守,自己球網邊角球的嚴密防守。這一套策略也可被稱為勒夫式的足球人格發展,從過往戲劇化的失誤戰績,汲取教訓結晶

在巴西德國國家不一定是最出色的球隊,但是在這四個星期它絕對是最聰明的一支隊伍。這也必須完全歸功於勒夫,如此才能以堅持不懈和必要的反思,贏得冠軍稱號。 「雖然說我們在此同進同出55,但是這個項目在多年前開始。這些年來,我們不斷地自我改進,每一次的失敗,都讓我們向前跨出一小步。」勒夫說

這個壓軸之夜,再沒有人議論德國國家隊教練是否該卸任了即將離任的教練助理弗里克是問題。從團隊圈子傳出勒夫還繼續連任的消息,連德國國家領隊比埃爾霍夫Oliver Bierhoff)也理所當然地不做他想。德國足協主席尼爾斯巴赫(Wolfgang Niersbach甚至心懷一個粗略構想:「還有什麼比世足盃更重要呢?歐洲冠軍盃還有兩年。他說。 「兩年内連續奪冠,至今只1974年的德國國家隊教練舍恩Helmut Schön)辦到」


世足盃歷史紀錄: 主辦國和世界冠軍
年份
主辦國
世界冠軍
2022
卡塔爾
???
2018
俄國
???
2014
巴西
德國
2010
南非
西班牙
2006
德國
意大利
2002
日本和南韓
巴西
1998
法國
法國
1994
美國
巴西
1990
意大利
德國
1986
墨西哥
阿根廷
1982
西班牙
意大利
1978
阿根廷
阿根廷
1974
德國
德國
1970
墨西哥
巴西
1966
英國
英國
1962
智利
巴西
1958
瑞典
巴西
1954
瑞士
德國
1950
巴西
烏拉圭
1938
法國
意大利
1934
意大利
意大利
1930
烏拉圭
烏拉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