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1

虛無主義的巔峰:《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Der Gipfel des Nihilismus: Im Café der verlorenen Jugend


虛無主義乃是俗人對現世失望,與現世決裂的必然歸宿。而莫迪亞諾的文學虛無,就耽在逝去美感裏徘徊不已,在美好記憶中強烈的的觸摸情懷,憑靠的是電話簿、老地圖、記事本、街道名字、、、。

當物是人非之時,那是唯一擁有。當口述歷史、口述記憶,因人生無常辭世已歿,還有值得回憶的嗎?莫迪亞諾說「有!」他如此盡力,用美麗、懸疑的語境,還原了六十年代的時代氛圍。連露琪的自殺,在他的文字裏沒有絲毫悲傷敍事,顯然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爲露琪的功能僅僅在於賦予「虛無」一份美感、一個憑靠。所有關注露琪的人的來與去都不重要,值得披露的僅在他們與露琪的因緣際會。而露琪的生命居然就是一個徹底虛無:沒有因、沒有果,顯現 活過 消失。然而憂鬱籠罩、、、 即便眉飛色舞的船長一心一意舞筆記事,也是憂鬱情懷使然:抓住無常的願望,找到一個定點的願望,而定點的本質其實就是虛無!


所以這首美麗的古詩可以輝映並襯托《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的核心信息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 Bohdi 意思是「覺」、「悟」、「道」,菩提樹原文是畢缽羅樹(Pippala),因釋迦牟尼在此樹下悟道,得名為菩提樹。

「抓住那一丁點」的願望,而有了臉書,為人類意欲「抓住一個定點」提供一個場所。世俗的瑣碎儼然登場,回憶本身是個美麗的人類活動。臉書庸俗了回憶的美感,因它以瑣碎、無意義化的面目登場。

居然有個久尋初得的舊識告訴我,為他逝去的兄弟寫過一篇文。懇請他寄來分享多次不果,説來說去,最後得悉原來那是臉書對話的記錄,很難還原。曾幾何時,「寫作」成了孤零零、沒頂了的一個個句子?這樣,還能稱之爲「文章」嗎?

噢!我偏題走遠了!

人類意欲抓住定點,以呈現自我的飢渴,在21世紀展露出來的面貌是如此貧乏不堪?!
重新回到莫迪亞諾的文學,他為現代人提供了某種解脫。如同村上春樹的文學,嘗試為當代人的生活困境提供出路

村上春樹告訴我們可以嘗試使用無邊無際的想像力;莫迪亞諾則是告訴我們,嘗試悠悠然回到 活到我們熟悉的逝去情懷。所有現世現行的一筆抹煞,走向深沉想像、溯源至一個過去美麗的定點。

值得一提,臺灣獨具慧眼的出版人廖志峰專文:

青春迷失,中年迷惘
寫在文學獎揭曉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