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觀點 德國的春天 2007年5月8日
贖罪60多年的德國民族,悄悄地,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善意…,本期的明鏡周刊專題報導,一個瑞士人看德國,數個鄰邦跟戰後德國的互動(摘譯明鏡周刊英國和法國的部分,法國的部分待續)
德國的春天 - 爲何二次大戰結束的62年後,英國人對德國人依然反感?
有些事情雖説沒啥道理,但在英國還是為大家所熱衷。譬如,在很短的時間裏,喝下很多啤酒;譬如冬天出去散步不穿襪子;最爲津津樂道的話題總是,41年前英國的國家足球隊拿了世界冠軍;而最理所當然的事則是,即便在賓拉登時代的今天,英國的一號國家敵人,非“Hun人“莫屬!
“Hun” 『字源』源自(後期拉丁語)Hunnī “匈奴族人”,源自(突厥語)Hunyü,中文譯為“德國丘八”!
對!“Hun”就是我們,德國人!對德國人反感在這歐洲大島上可説是一種“民俗消遣”,自然的就好像,開車時駕駛員坐右邊,或是,公認辣妹维多利亚(Victoria Beckham)是個優雅有品的女人。
對德國民族反感,戰後有增無減,尤其是這曾經在戰場上叱刹風雲的敵人,竟然戰後經濟復蘇形成新強國。典型的民族形象是,德國遊客,開著賓士去西班牙度假,入住豪華酒店,搶走人家的海灘躺椅。隨著英帝國之後,工業競爭力也不見了的英國人不禁沮喪自問:“Who won the bloody war anyway?到底是誰贏了這場該死的大戰?”這個想法,根植於許多政治精英的態度:“若不把德國丘八踩在腳下,他們就會掐上你的咽喉!”就是這份深刻的猜疑,當年的柴契爾夫人堅決反對德國統一,面對歐盟,態度亦然。柴契爾夫人的工業部長 Nicholas Ridley嗤之以鼻:“歐盟幣值統一不過是德國人的意圖吞噬歐洲的陰謀罷了,那還不如當年把歐洲雙手拱讓給希特勒!”這段話讓他丟了官,卻在柴契爾夫人日後的回憶錄得到認同。
90年代,德國經濟機器生銹,跟在柴契爾夫人和布萊爾成功的鬆綁政策改革下的英國相比,這份民族憤怒,得以轉化為輕輕鬆鬆的幸災樂禍:“新誕生的歐洲病夫!”
難怪英國年輕人對德國一點都不感興趣,僅僅1%的英國高中畢業生選讀德文為外語選科。連年輕英國人也很難摒除成見:“德國是歐洲最無聊,最不吸引人,最窮的國家!要說度假勝地,波士尼亞也比德國強!”數年前的一個民調反映出來的。
就是這面由偏見和冷漠堆砌起來的厚墻,一個現代的德國民族幾乎快60年來一直希冀翻越。雖然今天英國也買得起保時捷,賓士或寳馬,但是對德國這個民族卻敬謝不敏。
人不該放棄希望。去年的世足盃,許多來到德國的英國球迷覺得鮮味十足“整體來説德國人還不賴!”時代雜誌下的評論。一個BBC的讀者網頁發表:“這個世界足球盃讓許多人打開眼界,原來德國人沒那麽糟糕,也不是那麽無趣!”
沒那麽糟糕,不那麽無趣的德國人就是了!身為歐洲大陸的德國人可就別想向這歐洲島民索取更多的好感啦…
贖罪60多年的德國民族,悄悄地,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善意…,本期的明鏡周刊專題報導,一個瑞士人看德國,數個鄰邦跟戰後德國的互動(摘譯明鏡周刊英國和法國的部分,法國的部分待續)
德國的春天 - 爲何二次大戰結束的62年後,英國人對德國人依然反感?
有些事情雖説沒啥道理,但在英國還是為大家所熱衷。譬如,在很短的時間裏,喝下很多啤酒;譬如冬天出去散步不穿襪子;最爲津津樂道的話題總是,41年前英國的國家足球隊拿了世界冠軍;而最理所當然的事則是,即便在賓拉登時代的今天,英國的一號國家敵人,非“Hun人“莫屬!
“Hun” 『字源』源自(後期拉丁語)Hunnī “匈奴族人”,源自(突厥語)Hunyü,中文譯為“德國丘八”!
對!“Hun”就是我們,德國人!對德國人反感在這歐洲大島上可説是一種“民俗消遣”,自然的就好像,開車時駕駛員坐右邊,或是,公認辣妹维多利亚(Victoria Beckham)是個優雅有品的女人。
對德國民族反感,戰後有增無減,尤其是這曾經在戰場上叱刹風雲的敵人,竟然戰後經濟復蘇形成新強國。典型的民族形象是,德國遊客,開著賓士去西班牙度假,入住豪華酒店,搶走人家的海灘躺椅。隨著英帝國之後,工業競爭力也不見了的英國人不禁沮喪自問:“Who won the bloody war anyway?到底是誰贏了這場該死的大戰?”這個想法,根植於許多政治精英的態度:“若不把德國丘八踩在腳下,他們就會掐上你的咽喉!”就是這份深刻的猜疑,當年的柴契爾夫人堅決反對德國統一,面對歐盟,態度亦然。柴契爾夫人的工業部長 Nicholas Ridley嗤之以鼻:“歐盟幣值統一不過是德國人的意圖吞噬歐洲的陰謀罷了,那還不如當年把歐洲雙手拱讓給希特勒!”這段話讓他丟了官,卻在柴契爾夫人日後的回憶錄得到認同。
90年代,德國經濟機器生銹,跟在柴契爾夫人和布萊爾成功的鬆綁政策改革下的英國相比,這份民族憤怒,得以轉化為輕輕鬆鬆的幸災樂禍:“新誕生的歐洲病夫!”
難怪英國年輕人對德國一點都不感興趣,僅僅1%的英國高中畢業生選讀德文為外語選科。連年輕英國人也很難摒除成見:“德國是歐洲最無聊,最不吸引人,最窮的國家!要說度假勝地,波士尼亞也比德國強!”數年前的一個民調反映出來的。
就是這面由偏見和冷漠堆砌起來的厚墻,一個現代的德國民族幾乎快60年來一直希冀翻越。雖然今天英國也買得起保時捷,賓士或寳馬,但是對德國這個民族卻敬謝不敏。
人不該放棄希望。去年的世足盃,許多來到德國的英國球迷覺得鮮味十足“整體來説德國人還不賴!”時代雜誌下的評論。一個BBC的讀者網頁發表:“這個世界足球盃讓許多人打開眼界,原來德國人沒那麽糟糕,也不是那麽無趣!”
沒那麽糟糕,不那麽無趣的德國人就是了!身為歐洲大陸的德國人可就別想向這歐洲島民索取更多的好感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