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6

布希原來精神有毛病 Bush: The truth he wants to deny


一意孤行頑抗的布希,終于逼得美國的心理界權威人士出來發話了“The truth we want to deny“(摘譯
新聞周刊)

一個憎恨他父母偏心,只愛弟弟的男人,在波士頓,因面臨婚姻關係危機,而接受心理治療。心理醫生覺得治療過程良好,頗有進展,卻意識到一個危機,因這位女醫生懷孕了,她擔心她的病人會把產假視爲他“被抛棄,被排斥”。她延宕不決直到六個月後,問她的病人:“你覺察出我有任何狀況嗎?”病人無察,於是她說她懷孕了!看著她凸起的腹部,他說:“不可能的!”最後,他直視著她斬釘截鐵地說:“妳沒有懷孕!”


否認眼睛所看到的事實,是人的“對抗機制”一種很極端的表現方式,心理學名詞為“Denial拒絕”。但“拒
絕”也有淺顯一點的表現方式。父母拒絕相信他們的孩子在吸毒;一個丈夫堅信他的太太忠實,她逗留在她男性朋友的那幾個夜裏純粹是伯拉圖之情;一位太太否認她的先生是同性戀,這些年來他只是疲倦的無法跟她做愛。

而一位總統堅信他掀起的那場戰爭必勝無疑,雖然他面臨是一再地挫敗?要一位政治家躺在長椅接受治療很冒險,即便如此,也難免專業人士批判他神志狀況,處於“拒絕”的狀態。結論來自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的門診教授Prof. Kerry Sulkowicz。這種拒絕,體現在持續的樂觀信心,一種病態的深信萬事皆宜。

支持這個診斷的背景,還有布希酗酒的紀錄。如同布希自己坦承,他必須把世界一分爲黑白二色,才能維持内心平衡。Prof. Kerry Sulkowicz說:“這個典型案例反映出來的是他的拒絕或是無能,去面對灰色的暗影面。”。另一位紐約的心理分析家 Leon Hoffman敍述,以婚姻中欺瞞行爲而言,“拒絕認知”使得那位先生避免掉,因認知事實證據,可能帶來的恥辱“。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 Peter Ditto表示,“拒絕”是在無意識的層次發生的,否則效果不佳:假如你内心知道事實爲何,卻把雙眼閉上,那麽“拒絕”的對抗機制就無法有效達到保護自我的功能。所以,“拒絕”通常是從根本上就否定事實的存在。

另外,我們每個人都會設法保護自我形象。“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越是被他犯下錯誤的事實挑戰時,他就越會直覺地傾向拒絕去接受這項事實的行徑。”一個政治領袖相信他自己是能幹明智的,而他的一個決定卻造成災難式的後果;這時,他拯救自我形象的唯一出路,就是否認失敗。

搞了半天,原來美國人兩度選出來的是一位神志狀況有毛病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