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7

昨日之國 Das Land von Gestern


Dubai City
 僅僅五天能夠認識一個族群嗎?當然不能!但是這五天卻讓我瞅出一片不可思議的風景!



2008年3月5日反思人摘譯了一篇《明鏡》專題報導:「後日之國 Das Übermorgenland」說的不是整個阿聯酋,而是我這五天造訪的杜拜。因爲杜拜讓西方乃至全球看傻眼了。








Emirates Air Bus 380 Double Decker



Burj Khalifa
 
其中有這樣的文字描述奇蹟的來龍去脈:「這朵奇芭的主要人物是阿聯酋酋長穆罕默德!二十多年前他駕車經過杜拜沙灘,今天這片地蓋滿了酒店。二十多年前卻是遠至地平綫空蕩一片!而他那時卻只看到一個男人跟他太太和幾個孩子在海灘上玩耍。他納悶地停下車走向他們詢問他們不怕這麽惡毒的太陽嗎?這個正在玩耍的家庭嬉笑回道:“太陽惡毒?儘管來吧!我們來自德國正需要她呢!”酋長說,當時那如同當頭喝棒!他才體會到這個地方成爲觀光勝地的無窮潛力!他說:“國人以爲我瘋了,套用一句阿拉伯俗諺:大海如何填平?你看看我們的海港!棕櫚島嶼、世界島嶼、還有即將成形的宇宙島嶼!你當然能填平大海!而且,再簡單不過!”」


是不是很瘋狂?那是三年前的耀眼光芒。2011年的杜拜呢?依然耀眼,光芒卻不再。去年媒體就充斥著趕過101的杜拜全球之最高建築Burj Khalifa缺乏資金無以續建的危機。雖然鄰酋國出資協助竣工,於是全球之最是以阿布達比Abu Dhabi的酋長名Khalifa命名。但是杜拜的光芒就此滅熄。


Dubai Mall


進了Dubai Mall,先去書店買了一本《Dubai Mini Visitor’s Guide迷你導遊手冊》。這個商場Dubai Mall也是世界之最。佔地之廣,建料之精,美輪美奐,設計優雅,全球商場無以倫比。充斥全球名牌時尚設計名店。眼見當地女子一身漆黑的頭罩披掛,竟然買下一款Dior的迷你裙裝,好不驚訝,她 – 穿上迷你裙裝繼而披頭戴褂一身黑嗎?













《導遊手冊》告訴我,回教的輸入來自七世紀中東區域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王國以軍事武力得以捍衛廣傳可蘭經教誨。接下來這一大片土地還接受了土耳其、蒙古國、奧圖曼帝國文化的洗禮。阿拉伯王國結束之後,英國和葡萄牙開始注意到這片土地。因爲這個區域是歐洲與印度之間的天然橋樑,同時也是抗禦海盜的重要路徑。1820年大英帝國得以順利殲滅海盜,於是與當地統治者締結護衛聯盟。接著整個區域相繼接受大英帝國保護於1892年締結基礎和約,於是整個區域在歷史上被稱爲Trucial States 或Trucial Coast(Truce 和平之意)。這個稱呼一直流傳到1971年結束。1968年英國宣告區域性的撤退。阿聯酋國(包括首大酋國Abu Dhabi、第二大酋國Dubai、Bahrain、Qatar等七個酋國)正式成立。

Old town Deira







Wow! Wooden boats - back to the pirates age?!
A ferry boat trip to Gold Souk


Speices Souk
Weiherauch
左邊是硫磺,右邊是染牛仔褲的色料


販賣阿拉伯男士頭巾的店鋪
阿拉伯民族該是全球最愛黃金的族群

黃澄澄的金澤刺眼,令人頭昏眼花

老城Deira黑夜街景


嗜羊忌豬,對家禽卻也偏愛,好一列的光溜溜
糖果店

1958年在阿布達比發現巨大石油藏量,將近全球油產的10%。接著1966年,以貿易持國的杜拜也相繼發現油礦。當時的酋長矢志以油礦財富造福經濟和社會的基礎建設,也就是吾人今日所見現代國家的規模。


三年前明鏡周刊報導「杜拜人口不過140萬人,85%是外籍人士」,今天據説2009年危機之前的人口高達250萬,危機過後僅剩120萬。如同我的埃及司機所云,危機前,放眼看去都是一架架起重機建房築樓,工人多如螻蟻!現在全不見了!!


全球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產生這樣人口暴漲或銳減的現象,而一個小小的杜拜卻經歷了這麽一次劇烈的衝擊。20年前杜拜的石油產量佔國家收入的50%,時至2007年僅佔3%。一個全面改型以貿易、運輸、建築、房地產、金融服務和旅遊業持國的國家,人口銳減一半之多,同樣意味消費力的銳減。所以,「杜拜泡沫」是一個非常值得觀察警惕的現象。


融合議題


今天說80%的人口是外籍人士。在杜拜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放眼望去,很難看到一個本地人,外籍人士裏印度人是大多數,來自東南亞的也不在少數。這些外籍人從事各種行業,其中不乏高階管理。而政府公職則被本地人壟斷,所以印度人嘲笑本地人官員漫無效率,特別是入境安檢過關時的大排長龍爲人詬病。沒有技能的本地人也可能從事低階工作。譬如司機,我下榻酒店的巴士司機是一名埃及人,他說他月入2000Dirham,但是本地人同樣從事司機一職,則可拿到三倍以上的工資。這説明了兩件事實:1.這個國度招攬外籍人士僅在「人力利用」2.融合在這個國度根本不是議題。這非常有趣,本地人不介意也不敵視外籍人,因爲他們僅是貢獻勞力、腦力。融合也不是治國制度的任何一環,因爲外籍人幾乎不可能得到入籍許可。這樣,這個地方根本不存在「外籍歧視」的社會問題,反觀歐洲卻一直是治國隱患。雖然杜拜沒有外籍歧視的問題,杜拜的繁榮在危機過後就迅速隕落 – 外籍撤出。那個地方不提供任何外籍「根」的潛化意識。


西方文明建設大躍進


昂貴的海灘酒店Jumeirah Beach Hotel
杜拜與中國的西化硬體發展如出一轍。唯一不同點在於「管理」。中國的「本國意識」超強,引進外資旨在資金和技術。但是「管理」絕對操縱在本國人手裏,所以一幢幢美輪美奐的建築大廈公共設施落成,中國式「管理」與建築外觀的浩大卻無法匹配而淪爲四不像。「管理」哲學架構於「軟權力」的厚度和魅力,公共設施最需要的就是以人爲本的管理。這卻是中國的致命傷。反觀杜拜進行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西方文明建設大躍進,但是自裏到外唯西化是瞻。譬如我下榻的酒店Jumeirah集團,百分之百杜拜資金,百分之百英國管理。首席總裁到各方高階經理都是英國籍。所以訪客感覺離開了歐洲,飛行了六個小時,竟然又回到歐洲,毫無異國情調和魅力,卻有絕對西方文明的便利舒適!唯一的不同是這裡永無寒冬。


Jumeirah Beach Hotel
但是杜拜西方文明建設大躍進的背後,也有嚴重的缺失。譬如喜愛走透透的我,從Dubai Mall囘酒店,嘗試了一次地鐵。竟然全球最大的商場並不直通地鐵站,行向地鐵約10分鐘的路途沒有愜意的行人道,一路穿梭在汽車叢林之間,險象環生。出了地鐵站,就看到酒店巍然矗立眼前。走著走著,竟然走不到酒店大門?!繞了半個鐘頭最後還是走入地下汽車道進入停車場,乘電梯才終于進入酒店。這一大塊的公共設施和酒店,點與點的銜接竟然毫無行人空間而僅適用於汽車?!


難道面紗似神秘美麗的阿拉伯文化就如此消失遁形?也不完全,沙漠、肚皮舞孃、水煙、帳篷成了旅遊節目。跟一群印度朋友參加了名為「red dunes desert safari紅沙丘漠探險」半日遊,刺激驚險。先是乘坐大巴士約一個鐘點終于駛到沙漠,數輛Toyota land cruiser 等在那裏,喚坐上land cruiser,接著就開始一段好似雲霄飛車飛快的沙丘車程。日落前抵達高丘,一片空曠紅色沙漠,思古幽情油然而起。接著遊客被載到一個帳篷區,騎駱駝、抽水煙、吃buffet、觀賞肚皮舞。確是一次可愛的阿拉伯情調體驗。


沙丘飛車探險,快速俯衝
夕陽餘暉紅透了半邊天

一丘之駱
沙漠夜總會
離沙漠駱駝很近,離西方文明很遠

如何能想像以一身漆黑束縛女性的古老文化,竟然也是古老文明中最性感一頁的搖籃?
朦朧月光下,帳篷裏享受一夜水煙 - 呵!沙漠激情!

 勇敢自主的埃及革命


一個下午我搭乘酒店巴士去Jumeirah Beach Hotel的海灘逛逛。巴士司機就是我說的那位埃及人,我興奮地與他談埃及的和平革命和和平之火燎原之勢。用濃濁的英文他對我說,月入2000Dirham根本也不夠養家。在開羅住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一個12歲,另個才14個月大。埃及的軍人勢力向人民靠攏才是革命成功的主因。他說腐爛惡劣的警察制度壓迫人民,這些警察才是埃及人民的大患。他對埃及警察面目的描述,讓我直接對應聯想到中國的國保(便衣警察)。他說:『我來此地五年了,過得是什麽日子?孤苦伶仃一人。可是在開羅根本找不到工作!終於獨裁Mubarak下臺,我要回家,我要跟我的同胞重建家園!』下車時,我深深地看著他,對他說:『I love Egypt!』


重新回到杜拜 – 心想:這裡我不會舊地重遊。

2 則留言:

  1. 這個地方真是華麗啊!

    回覆刪除
  2. 呵!是啊!John,華麗的沙漠,沙子上建起一幢幢豪華大廈,海洋中築起一片片耀眼島嶼,2011年它們兀自形成一片不可思議的海市蜃摟。

    樓起人至,而終究人去 - 樓的意義何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