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gilt Vielen noch immer als
Retterin Europas. ©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許多人依然將德國女總理視爲拯救歐洲強人
|
《時代周報 Die
Zeit》2017年6月1日
歐盟
現在默克爾準備拯救歐盟了? 幾乎不可能。 許多國家受夠了一向自私自利的德國。
年輕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登上歐洲舞臺,而老壞蛋德國財務部長蕭伯樂(Wolfgang Schäuble)必須慢慢移駕下臺。深化歐洲政治結盟的必要性,經常出現在德國政治人演説詞彙,最近一次出現在慕尼黑東部特魯德靈(Trudering)的總理演講稿中,卻總也因爲匪夷所思的國家預算而觸礁,這個説法目前面臨嚴重指責,及其相應後果:
聯合債務,有人稱之爲:爲了歐盟團結。 沒人知道結局。 然而毫無疑問地,默克爾將不再是統一歐洲的主要人物,即便她在德國競選活動裏自封頭銜。
說默克爾是一個偉大的歐洲人(在她影子之下涵蓋所有德國人)其實是一個微妙且扭曲的德國自我形象之一。
在川普當選的震撼下,《紐約時報》去年11月稱呼她是「捍衛歐洲的最後一位強人」。
被看成奉承阿諛之詞,沒人真當成一回事。非常緩慢最終浮出檯面的事實是,一串串國際危機的那條珍珠線,與德國人民族主義的實踐脫不了干系。
這種話在德國沒人愛聼。輸出大國和道德至上的世界冠軍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這正是泱泱大國的行事胸懷,不必聼計於他國。
然而,德國聯邦共和國並不是一個古老大國,也不擁有一個自己的大陸地域,甚至還不是一個島嶼,所以對聼計於他國缺乏興趣,只透露了不想知道自己長成多大了的事實。
這種心態算是民族主義嗎? 通常,若是一個國家用放大鏡來映射自我形象,會對鄰國造成極大的騷擾。
德國的民族主義既不膨脹自我也不狂野,更不傲慢。
它既細緻亦困難,且以一種消極霸氣的民族感覺表達出來。
假如必要,尤其譬如涉及德國繁榮源頭的討論,那麼放大鏡立馬被撤下換成縮小鏡。
2011年當時波蘭外長拉科斯瓦夫·西科爾斯基(Radosław
Sikorski)表示,他擔心倒不是「德國的霸權」,而是「德國的消極」。
戰略性的縮小自我也可以被視爲民族主義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