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5

反向的民族融合 Der deutsche Junge aus Kreuzberg

一個在柏林“十字山區”的德國男孩


十歲的Marwin上的是一個在柏林十字山區的“土耳其-德國學校”,他會說流暢的土耳其語而且參加土耳其孩子的足球協會。在這個學校裏,他是唯一雙親都是德國人的小孩 – 對他而言,沒有問題,而且再正常不過了!

柏林 – 週四傍晚,十字山區Türkiyemspor足球協會 E-青少年隊的足球訓練。Marwin跑著。他的腿比其他小孩長,他的步子跨得也比較遠。當其他人圍著他搶球時,他看起來好像是在繞著球跳舞。孩子們的喊聲飄過足球場。傳來土耳其語混合著德文字眼:“Süper, Marwin!(棒極了!Marwin!)”一個孩子拍著他的肩膀,對他喊道。Marwin 樂得笑開了!


“我們開始本來很擔心” Marwin的父親說:“後來我們採取積極策略。這一區的居民反正大多都只說土耳其語;我們想,好!要說就說個徹底!”

到今天,他的父母覺得土耳其文化和語言的影響,豐富了他們孩子的成長内容。在幼稚園時,Marwin的幼教老師,就教他唱土耳其民謠,用土耳其話來數東西。小學一年級他上得就是雙語學校。那兒他學習土耳其語,同時一部分的專業課程完全用土耳其語進行。週五早上上的是土耳其語的動物課程,四周很安靜,小孩們竊竊私語。Marwin坐在第三排,舉手提問另個孩子Harun,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 – 當然用的是土耳其話。Marwin口語流暢。Harun用德文回答。全班馬上議論紛紛。Harun拍一下前額。“要死!”在土耳其語的課堂上說德文要扣分的。Harun老忘了,因爲他父親在家只跟家人說德文!Harun的父母都是土耳其人,他有8個兄弟姊妹,他每週都要去上一次可蘭經課。

Aziz-Nesin-Schule學校是一所公立“歐洲小學”,它的校名取自一位土耳其左派自由作家和諷刺文學家。學校課程編排遵循柏林教學管理大綱,唯一的例外是學校課程都是以雙語土耳其和德語進行。

Marwin的班上,除了他以外,孩子們的父母中幾乎最少都有一位是土耳其人。盡管如此,他們家庭語言都非常多元。有的是跟德國媽媽長大,或是跟德語流暢的土耳其父母長大。有的則來自土耳其和波蘭,或是土耳其和俄國的家庭。德語對這些孩子而言是第三种語言。班導師說:“孩子們發自内心接受學習德語的同時,不須要否認他的來源地。融合,在我們看來,是共同雙向的跟對方學習。”

在這所學校不僅慶祝聖誕節,也慶祝封齋節。卻完全沒有宗教課程。

Marwin 被問及他的家庭跟其他同學的家庭有何不同?Marwin想好久,臉龐歪向一邊:“沒啥不同!”唯一的不同是同學的家庭的土耳其話説得比他的家人好 – 理所當然嘛!

對Marwin而言,他絲毫不覺得那語言是陌生的,也不存在德國人普遍對土耳其人犯罪或毒品聯想的偏見;對Marwin而言,他只分辨好孩子跟壞孩子:壞孩子是那些滿口髒話的孩子;好孩子是像他的朋友同學一樣,踫到這種壞小孩就聳聳肩一言不發走開。他們都是哪裏來的?“都是十字區的小孩,跟我一樣呀。”真的完全沒有差別嗎?Marwin又認真想了會兒,然後說:“我是德國的德國人。”- 一個雙親都是德國人的德國人。出自Marwin口中的這個回答,聼來再自然不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