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由Rudolf Karstadt創立,至今擁有128年歷史的德國連鎖百貨公司嘉士達(Karstadt)的母公司阿坎多集團(Arcandor)已提出破產申請。該公司旗下尚有Primondo郵購公司以及Quelle目錄銷售公司均已經向法庭提出了破產保護申請。
經濟大腦腫脹到崩潰的三部曲:
一、
Walter Deuss1965年開始在嘉士達工作,1982年成爲總裁,經營不善的結果不是精簡管理,而是進一步膨脹。1999年購併目錄銷售公司Quelle,這意味Deuss同時擁有將近12萬員工,手握45億歐元資產,創造總營業額165億歐元的百貨巨擘,同時是德國30個DAX上市公司其中之一。2000年初嘉士達面臨購併行動允諾股東1999年將創造3,6億歐元的盈利縮水成2,6億。跟著股票大跌,一個月後股東會議上Walter Deuss不得不承認,連帶2000當年計劃達到2,35億歐元盈利指標成爲泡沫時,他就必須走路了。
二、
更有甚於前任,接棒的Wolfgang Urban大腦腫脹更兇!Urban轉向房地產動腦筋。他把嘉士達分別在五個城市的嘉士達百貨公司物業出售給Oppenheim銀行,進入新成立的一個基金。然後向這個基金重新把五棟百貨物業租囘 – 租賃條件不可思議。一般行情租金該是百貨公司營業額的7% ~ 9%。Urban卻付出17,2%營業額之高的租金進入這項基金。這筆交易造成嘉士達每年面臨高達4260萬歐元的租金。租賃合約有效20年。2004年Urban走路。
三、
大腦腫脹圈内人Thomas Middelhoff接棒成爲嘉士達監管總裁,如同Urban本人,Middelhoff也是該物業基金證券的股東。所以兩人繼續從這項物業基金獲得股利。一上任Middelhoff就敲鑼打鼓宣稱“嘉士達置身於急診室,救治可能迴天乏術”準備向政府進行融資。彼時總理施洛德斥責“企業本身管理不善”不予理會。但是他真正想要達到的是宣傳效果 - 造成工會和員工讓步同意裁員裁薪,到2007年精簡人事費用7,6億歐元。Middelhoff同時如法炮製,一一出售嘉士達連鎖百貨公司各大城市的物業給高盛,融資45億歐元。但是,隨著物業的出售,巨額租金壓力高漲成天文數字。老牌的嘉士達連鎖百貨公司連想要關閉精簡不盈利的連鎖店都不行,因爲物業出售合同都是數十年的租賃效期 – “關店”對嘉士達而言,竟然成了償還不起的經營決定。
前後僅僅十年,這三位總裁把曾經擁有十幾萬員工的嘉士達惡性經營到今天只剩下一小部分員工尚在苟延殘喘。
德國政府開始不理會嘉士達百貨公司的融資請求,但是面臨萬名德國僱員可能受破產影響而失業的壓力。這時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企業競爭委員會突然干涉提早裁定不予融資。他們的理由:紓困政策不適用嘉士達 – 因爲嘉士達早在危機之前就經營不善。
註:
第一部曲,總裁Deuss根據嘉士達2000年的離職合約,允諾他一百萬歐元遣散費,一部寶馬7系列轎車和司機。最近Deuss控告嘉士達要求償付他司機加班費。
第二部曲,總裁Urban的五年合同保證即便嘉士達破產,他每年固定年薪200萬歐元,附加100萬歐元不固定年薪。工資由Arcandor集團支付,Oppenheim銀行擔保。
第三部曲,監管總裁Middelhoff毫不隱諱他的工資:年薪70萬歐元外加210萬歐元年終獎金。同時公開宣稱他和他太太都擁有嘉士達物業出售的基金證券。
扮演嘉士達破產其中相當重要的角色:Oppenheim銀行,這兩天也同時宣告破產百分之百由德意志銀行收購。
今天早上,Info Radio還在報導這則新聞。説Quelle在網上優惠出售價值1700萬歐元的貨品不得使用信用卡進行購買,必須直接從銀行劃撥 – 也就是cash in advance,等同兌現。
好,嘉士達十年一路走來到今天破產,我們試用馬克思的邏輯來檢視其中各種瘋狂的經濟行爲:
十幾萬員工從事的其實都是“抽象勞力”,生産販賣的都是“垃圾物品”,為第一部曲總裁Deuss創造數十億歐元的“抽象財富”。到第二部曲總裁Urban就轉型進入集團首腦的“幽靈勞力” – 透過Oppenheim銀行成立嘉士達物業基金。繼而與高盛(Goldman Sachs)變相創造出更多的“幽靈財富”飽進私囊。到最後沒有銀行願意借貸融資而崩潰破產。
三位總裁在美麗的資本主義裏肥了自己,作賤自己的員工和小股民。接下來數萬名失業人口直接造成社會問題,啃噬社會成本。
既已破產的Quelle坐擁價值1700萬歐元的“垃圾物品”。爲什麽不能用信用卡在網上進行購買?説明“信用卡”能夠代表的“信用”對瀕臨破產的Quelle而言不具有“信用價值”。Quelle要將“垃圾物品”清倉兌現,等於向全德人民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融資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