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Du musst dein Herz zeigen 你要與之真心相見"

她對黑猩猩的研究開創了全新的認知之路——研究員珍·古德於91
高齡辭世
© Apic/ Getty Images

 

靈長類動物研究專家暨環保活動家珍·古德女爵士 (Dame Jane Goodall) 逝世

她對黑猩猩的研究使她聞名於世 —— 研究員珍·古德逝世。根據她的研究機構表示,這位91歲的科學家在一次演講旅程中去世。

1. Oktober 2025

英國行為學家珍·古德於91歲高齡辭世。她的研究機構在一份聲明中宣布了這一消息。根據該機構在 Instagram 上的貼文,研究所於當天早上得知她自然死亡的消息。「她當時正在美國加州進行演講之旅。」

·古德因其對黑猩猩的研究而聞名於世。她同時也積極投入自然環境保護的工作,展現出強烈的行動力。古德是該領域的先驅者。無論是在1960年代作為科學家,還是在研究靈長類動物行為方面,她都開創了嶄新的研究方向。她是第一位長期在非洲觀察野生黑猩猩的研究者。其間,她成就了突破性的發現,儘管發現的結果起初遭到其他科學家強烈的質疑。

關於猿類的革命性研究

她徹底革新了人類對類人猿行為的研究。她發現黑猩猩 —— 如同人類 —— 擁有獨特的個性。古德還證明,黑猩猩會有目的地製造並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她不用編號來識別黑猩猩,而是個別給牠們取名字,還將黑猩猩的情感納入研究。研究時她模仿黑猩猩的行為,與牠們一起坐在樹上,還一起吃牠們的香蕉。這位行為學家也觀察到黑猩猩之間殘酷、類似戰爭的攻擊行為,並指出牠們天性中存在「黑暗的一面」。

她透過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合作,將研究成果分享給大眾。因此誕生了許多影片、電視節目與文章。

「我的內心一直住著一位溫和的行動者」:
·古德於1960年在東非坦尚尼亞的的貢貝溪國家公園
Gombe Stream Nationalpark開始研究靈長類動物的行為
她的觀察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猿類的理解。照片拍攝於
1970年代中期,
展現了她當時的風采。
©Apic/Getty Images

·古德於1934年出生於倫敦。中學畢業後,她先接受了秘書的職訓。1957年,她應一位老同學的邀請前往肯亞,在那裡認識了具有英國血統的科學家暨古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奇(Louis Leakey)。李奇邀請她前往坦尚尼亞的貢貝國家公園觀察黑猩猩的行為。她在坦尚尼亞生活了25年,並在贊助者的支持下將她的營地擴建為研究站。她獲得特別許可,得以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65年,她正式獲得博士頭銜,著實成為其他女性科學家的典範。

一場會議與對森林的破壞促使珍·古德走上環保行動之路

1986年,一場在芝加哥舉行的關於類人猿面臨威脅的會議,為她的人生帶來了另一個轉折點。她從行為學家轉變為行動主義者與環保人士,開始致力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推動造林計畫。因為狩獵與森林砍伐對黑猩猩的生存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目前,珍·古德研究機構在全球已有27個分部,致力於全面的自然與物種保育工作。德國的總部設於慕尼黑。1991年,她創立了一個兒童與青少年組織,至今已遍布超過100個國家。為了在她過世後延續其使命,古德設立了一個基金會來保障她的工作成果。

直到高齡珍·古德幾乎仍全年環遊世界。但她也直言身感疲憊 —— 2023年夏天接受《時代週報》的訪問時,她說道:「此刻我會選擇天堂,因為我真的、真的很累了。」當被問及死後是否願意前往天堂或重返人間時,她如此回答。但她補充道:
「如果彼岸有一個聲音對我說:『這個世界需要你』,那我會回來。我還能怎麼辦呢?」

下面是這篇訪談:"Du musst dein Herz zeigen 你要與之真心相見"

·古德因研究猿類而成名,並以一名環保行動者的身份改變了世界在一次訪談中,這位89歲的英國女性描繪了她人生的起伏,也説明為何金錢對她個人而言意義不大,但對她的工作卻至關重要。

訪談作者:Jens Tönnesmann

2023年,珍·古德在慕尼黑植物園接受訪問,她描繪自己人生幸福的曲線——充滿
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
© Dirk Bruniecki為《時代週報》攝影

然後,她突然出現了 —— 上次訪問她的請求已是兩年前:珍·古德。這位傳奇人物、那位能與動物溝通的女子。六十多年前,她前往非洲觀察黑猩猩,還成功地展示了靈長類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諸多共通點。近四十年來,古德一直致力於物種與環境保護。她剛從德奧邊境回來,前一晚她以模仿猿叫聲向觀眾問好,並在舞台上講述了她的生命歷程:如何在沒有資金和學歷的條件下成為一名研究者,如何將其一生奉獻給拯救猿類。接下來,她將帶著這段故事前往加拿大、南非、日本。但現在,她暫且坐在慕尼黑植物園的桌旁,準備參加她口中這個「曲線活動」。訪談中,她描繪自己的人生幸福曲線——充滿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訪談從當下開始。

《時代週報》:古德女士,您為保護地球奮鬥了近四十年,但地球境況卻日益惡化。由此看來,有些激進分子把自己黏在馬路上,抗議車輛行駛的行為是否合理?

·古德:這樣做弊大於利。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希望人們改變,就不能對他們大吼大叫。你要與之真心相見,才能觸動他們的心房。你要以身作則,讓人看到:行爲習慣的改變並非徒勞之舉。

《時代週報》:許多人並不願意改變生活方式,比如説不再食用肉類或搭乘飛機。但他們願意自掏腰包,花錢來補償抵消所產生的碳排放;企業也因此購買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憑證。然而,《時代週報》和《衛報》最近報導指出,這些憑證中有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毫無效用。

·古德:這樣的信任危機對氣候環保運動造成了嚴重傷害。但我仍要向年輕人呼籲:不要因此而失去希望。我帶著這個訊息走遍世界,一年三百天不休。

《時代週報》:您的碳排放量應該相當可觀。.

·古德:畢竟,我們的行動在全球已種下了數百萬棵樹,這些足以抵消我所產生的碳排放。

《時代週報》:根據《時代週報》的調查顯示,有些植樹項目其實是虛有其表。例如「Plant for the Planet」這個組織曾以一個頗具爭議的承諾進行宣傳:在一些原本早就有樹的地點説要種樹。

·古德:因此,我們早在2022年春季就終止了合作。值得肯定的是,該倡議組織承認了自身的錯誤,並正努力提升透明度。但媒體往往更熱衷於報導負面消息。

《時代週報》:您在責怪我們揭露漂綠行為的案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