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Du musst dein Herz zeigen 你要與之真心相見"

她對黑猩猩的研究開創了全新的認知之路——研究員珍·古德於91
高齡辭世
© Apic/ Getty Images

 

靈長類動物研究專家暨環保活動家珍·古德女爵士 (Dame Jane Goodall) 逝世

她對黑猩猩的研究使她聞名於世 —— 研究員珍·古德逝世。根據她的研究機構表示,這位91歲的科學家在一次演講旅程中去世。

1. Oktober 2025

英國行為學家珍·古德於91歲高齡辭世。她的研究機構在一份聲明中宣布了這一消息。根據該機構在 Instagram 上的貼文,研究所於當天早上得知她自然死亡的消息。「她當時正在美國加州進行演講之旅。」

·古德因其對黑猩猩的研究而聞名於世。她同時也積極投入自然環境保護的工作,展現出強烈的行動力。古德是該領域的先驅者。無論是在1960年代作為科學家,還是在研究靈長類動物行為方面,她都開創了嶄新的研究方向。她是第一位長期在非洲觀察野生黑猩猩的研究者。其間,她成就了突破性的發現,儘管發現的結果起初遭到其他科學家強烈的質疑。

關於猿類的革命性研究

她徹底革新了人類對類人猿行為的研究。她發現黑猩猩 —— 如同人類 —— 擁有獨特的個性。古德還證明,黑猩猩會有目的地製造並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她不用編號來識別黑猩猩,而是個別給牠們取名字,還將黑猩猩的情感納入研究。研究時她模仿黑猩猩的行為,與牠們一起坐在樹上,還一起吃牠們的香蕉。這位行為學家也觀察到黑猩猩之間殘酷、類似戰爭的攻擊行為,並指出牠們天性中存在「黑暗的一面」。

她透過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合作,將研究成果分享給大眾。因此誕生了許多影片、電視節目與文章。

「我的內心一直住著一位溫和的行動者」:
·古德於1960年在東非坦尚尼亞的的貢貝溪國家公園
Gombe Stream Nationalpark開始研究靈長類動物的行為
她的觀察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猿類的理解。照片拍攝於
1970年代中期,
展現了她當時的風采。
©Apic/Getty Images

·古德於1934年出生於倫敦。中學畢業後,她先接受了秘書的職訓。1957年,她應一位老同學的邀請前往肯亞,在那裡認識了具有英國血統的科學家暨古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奇(Louis Leakey)。李奇邀請她前往坦尚尼亞的貢貝國家公園觀察黑猩猩的行為。她在坦尚尼亞生活了25年,並在贊助者的支持下將她的營地擴建為研究站。她獲得特別許可,得以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65年,她正式獲得博士頭銜,著實成為其他女性科學家的典範。

一場會議與對森林的破壞促使珍·古德走上環保行動之路

1986年,一場在芝加哥舉行的關於類人猿面臨威脅的會議,為她的人生帶來了另一個轉折點。她從行為學家轉變為行動主義者與環保人士,開始致力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推動造林計畫。因為狩獵與森林砍伐對黑猩猩的生存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目前,珍·古德研究機構在全球已有27個分部,致力於全面的自然與物種保育工作。德國的總部設於慕尼黑。1991年,她創立了一個兒童與青少年組織,至今已遍布超過100個國家。為了在她過世後延續其使命,古德設立了一個基金會來保障她的工作成果。

直到高齡珍·古德幾乎仍全年環遊世界。但她也直言身感疲憊 —— 2023年夏天接受《時代週報》的訪問時,她說道:「此刻我會選擇天堂,因為我真的、真的很累了。」當被問及死後是否願意前往天堂或重返人間時,她如此回答。但她補充道:
「如果彼岸有一個聲音對我說:『這個世界需要你』,那我會回來。我還能怎麼辦呢?」

下面是這篇訪談:"Du musst dein Herz zeigen 你要與之真心相見"

·古德因研究猿類而成名,並以一名環保行動者的身份改變了世界在一次訪談中,這位89歲的英國女性描繪了她人生的起伏,也説明為何金錢對她個人而言意義不大,但對她的工作卻至關重要。

訪談作者:Jens Tönnesmann

2023年,珍·古德在慕尼黑植物園接受訪問,她描繪自己人生幸福的曲線——充滿
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
© Dirk Bruniecki為《時代週報》攝影

然後,她突然出現了 —— 上次訪問她的請求已是兩年前:珍·古德。這位傳奇人物、那位能與動物溝通的女子。六十多年前,她前往非洲觀察黑猩猩,還成功地展示了靈長類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諸多共通點。近四十年來,古德一直致力於物種與環境保護。她剛從德奧邊境回來,前一晚她以模仿猿叫聲向觀眾問好,並在舞台上講述了她的生命歷程:如何在沒有資金和學歷的條件下成為一名研究者,如何將其一生奉獻給拯救猿類。接下來,她將帶著這段故事前往加拿大、南非、日本。但現在,她暫且坐在慕尼黑植物園的桌旁,準備參加她口中這個「曲線活動」。訪談中,她描繪自己的人生幸福曲線——充滿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訪談從當下開始。

《時代週報》:古德女士,您為保護地球奮鬥了近四十年,但地球境況卻日益惡化。由此看來,有些激進分子把自己黏在馬路上,抗議車輛行駛的行為是否合理?

·古德:這樣做弊大於利。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希望人們改變,就不能對他們大吼大叫。你要與之真心相見,才能觸動他們的心房。你要以身作則,讓人看到:行爲習慣的改變並非徒勞之舉。

《時代週報》:許多人並不願意改變生活方式,比如説不再食用肉類或搭乘飛機。但他們願意自掏腰包,花錢來補償抵消所產生的碳排放;企業也因此購買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憑證。然而,《時代週報》和《衛報》最近報導指出,這些憑證中有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毫無效用。

·古德:這樣的信任危機對氣候環保運動造成了嚴重傷害。但我仍要向年輕人呼籲:不要因此而失去希望。我帶著這個訊息走遍世界,一年三百天不休。

《時代週報》:您的碳排放量應該相當可觀。.

·古德:畢竟,我們的行動在全球已種下了數百萬棵樹,這些足以抵消我所產生的碳排放。

《時代週報》:根據《時代週報》的調查顯示,有些植樹項目其實是虛有其表。例如「Plant for the Planet」這個組織曾以一個頗具爭議的承諾進行宣傳:在一些原本早就有樹的地點説要種樹。

·古德:因此,我們早在2022年春季就終止了合作。值得肯定的是,該倡議組織承認了自身的錯誤,並正努力提升透明度。但媒體往往更熱衷於報導負面消息。

《時代週報》:您在責怪我們揭露漂綠行為的案例嗎?

珍·古德:不是。但除此之外,您也應該多報導那些真正帶來正面影響的項目。橫跨我的生命,世界發生了許多令人痛心的事情。有一段時間,我因悲傷不過而爬上花園裡那棵老山毛櫸,只為獨自靜默。然後我也學會了:我們永遠可以用善意來對抗邪惡。

請珍·古德標識她的幸福曲線,幾乎是一項苛求 —— 89年的人生濃縮成一張圖表!但她仍在圖上標記了生命中的轉折點,並講述了她如何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差點被納粹的飛機炸彈炸死,第一次看到集中營的影像時的震撼。她說,那時她痛恨德國人。儘管如此,戰後她仍前往德國杜伊斯堡,教孩子英文。「我母親希望我明白,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是納粹。」。回到英國後,她遷至倫敦。直到1956年,她收到了一封改變人生的信 —— 一位同學的父母在肯亞買了一座農場,邀請她前往。「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我來到了非洲。」

·古德:小時候,我曾夢想在非洲探索大自然。每個人都嘲笑我:你是個女孩!又沒錢!非洲是個狂野之地!但我母親總是說:「把握每一個機會。」所以當同學邀請來臨時,我立刻知道:是的,是的,是的!只是事情並不那麼簡單。我父母已經分居,我們家也沒錢。於是我去當服務生,工作了五個月,才存足搭船的費用。抵達肯亞後,我聽說了路易斯·李奇(Louis Leakey)這個人……

《時代週報》:……一位古人類學家,他透過考古發掘證明人類的起源地在非洲。.

·古德:他在奈洛比的肯亞國家博物館工作。我立刻前往拜訪。由於我事先閱讀了大量關於非洲的資料,他便帶我前往坦尚尼亞的奧杜瓦伊峽谷(Olduvai-Schlucht)參與考古挖掘。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光:我來到了非洲,看到了獅子、犀牛、長頸鹿——一個純粹的魔幻世界。

古道爾在幸福曲線的最頂端畫上一個點:奧杜瓦伊峽谷。接著她講述了李奇如何邀請她前往坦尚尼亞的貢貝國家公園,研究黑猩猩的行為。他相信,沒有學術背景的她能以更自然、不帶偏見的方式觀察靈長類動物。然而,當地政府要求珍不能獨自居住在叢林中。於是她的母親陪同前往。母女倆一同踏上前往貢貝山區的旅程。

·古德:我母親范妮(Vanne)的陪同真的非常重要。在最初幾個月裡,黑猩猩總是逃避我,是她給了我勇氣。我必須在資金耗盡之前,贏得這些動物的信任。然後有一天,我觀察到一隻黑猩猩折斷一根樹枝,用它從洞裡釣出白蟻。

《時代週報》:這項行為研究上的觀察相當具有突破性。它證明了不僅人類,動物也能製造並使用工具。

·古德:但一位沒有大學學歷的女子,當時沒人會相信!直到攝影師Hugo van Lawick拍下了我的觀察過程,他們才不得不信。

© ZEIT-幸福曲線

《時代週報》:您1967年結婚了...

·古德:……而且我們迎來了一個兒子。孩子的誕生所帶來的幸福,是在真正經歷之前無法想像的。

1960年代,古德的幸福曲線持續高掛。她在貢貝的觀察令學術界印象深刻:她記錄到黑猩猩也會表現出情感與類似人類的行為,例如擁抱與爭鬥。古德的成功讓她更容易找到贊助者,她的營地也因此升級為研究站。儘管沒有正式學歷,她仍獲准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並於畢業時迎來特別幸福的時刻。1974年,幸福曲線急劇下滑:叛軍綁架了她的四名工作人員。此後一段時間內,研究人員不敢再前往貢貝,資助者也紛紛撤資。她在圖表上寫下:「儲蓄耗盡」。就在這段期間,她的婚姻也破裂了。

·古德:為了我兒子的幸福,我曾希望我的婚姻能維持下去。但結果是,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而複雜。他成為了一名運動釣魚者,對我的理念絲毫不感興趣。我們花了很多年,才重新建立起彼此的聯繫。

《時代週報》:您曾說過,一天至少要笑十二次才是重要的。那麼,您笑的比哭的次數多嗎?

·古德:我也沒能每天都笑那麼多次。但我最後一次真正哭泣,是我第二任丈夫Derek Bryceson患癌去世時。他曾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園的主管。之後,如果我眼眶泛淚,多半是為幸福而感動。

《時代週報》:您能舉個例子嗎?

·古德:像我與黑猩猩烏恩達(Wounda)的相遇,是一個難忘的時刻。她的父母曾被盜獵者殺害。我們細心照料她,將她送往位於剛果奎盧河(Fluss Kouilou)上的一座島嶼保護區。當我們打開籠子時,烏恩達立刻奔跑而去。然後她突然停下慢慢轉身回來,看著我 —— 然後深情地擁抱了我。

「我的內心一直住著一位溫和的行動者」

古德把這次與烏恩達的相遇標記在她幸福曲線的最高點之一 —— 那時她早已不再是研究員,而是一位行動主義者。她清楚地指出自己轉變的時間點:1986年,她參加了在芝加哥舉行的「了解黑猩猩」(Understanding Chimpanzees)會議。在那場會議上,古德得知,由於森林砍伐與盜獵,靈長類動物的數量在短短一百年內已減少了90%,野外生活的僅剩約15萬隻。

《時代週報》:我們報社當時寫道:「野生黑猩猩的日子屈指可數。」但您證明了我們錯了!

·古德:我可以說,在坦尚尼亞或烏干達等國,一些森林中仍棲息著野生黑猩猩 ——如果沒有我們的努力,它們早已消失。我們不僅建立了保護區、進行了造林,還啟動了幫助當地人脫離貧困的項目。因為我們知道,只有當人們不再貧困,才會停止砍伐森林或進行盜獵。

《時代週報》:您是否曾後悔過,因為做了一名行動主義者而暫停了研究工作?

·古德:這一切都值得。我的內心一直住著一位溫和的行動者。我八歲時就曾為一個馬匹庇護所募款。我也曾為黑猩猩取名字,儘管這在當時被視為不科學。有一隻母黑猩猩讓我憶起姑姑,所以我給她取了姑姑的名字:奧莉(Olly)。

她行動主義的活動讓她為貢貝研究中心募得資金她在圖表上寫下「貢貝研究得以延續」。她也創立了青少年項目「根與芽」Roots & Shoots以及造林計畫「Tacare——這兩項倡議讓她的幸福曲線再次上升。

《時代週報》身爲一名研究者您曾經長時間等待黑猩猩願意來接近您。那麼,作為行動主義者,您也有這樣的耐心嗎?

·古德:是的。而且許多年輕的行動者必須明白,改變也需要妥協,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全放棄煤炭或汽車。

《時代週報》: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2019年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希望有權有勢之人感到恐慌。

·古德:我們需要兩者兼具:驅使我們前進的恐懼,以及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耐心。

《時代週報》:您的研究機構也與企業合作,例如與玩具製造商美泰(Mattel)合作,推出了一款以您為原型的芭比娃娃……

·古德:我討厭那個娃娃!開始我覺得這個點子不錯,因為我希望能成為女孩們的榜樣。但那個芭比娃娃卻是一款昂貴的收藏品。

《時代週報》:您的研究機構也與德意志銀行合作,致力於對抗海洋污染。那麼,您是否在幫助企業美化形象呢?

·古德:每一個項目都會經過我們的倫理委員會的審查。如果某家公司真誠地想要做正確的事,我們就會與他們坐下來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時代週報》:在您1971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您在書中感謝那些資助您研究的人。請問,金錢在推動您的工作方面起了多大的作用?

·古德:我的童年有足夠的食物,也有很多愛,這才是最重要的。我父親是賽車手,母親是作家 —— 但這並不是賺錢的行業。當他們分開後,母親帶著我和妹妹搬去與外婆同住。對我來說,金錢從來不是重要的事。但我很會募款。如今,我們在全球已有27個分部,並正在建立一個基金會,以確保我離世後,這項工作能夠持續下去。

古德不願動手畫一條金錢曲線,因為幸福曲線已讓她感到疲憊。她只在圖上再標記一個低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時代週報》:您在這張曲綫圖中看到了什麼?

·古德:一段起伏不定的人生,但懷著明確的使命。正因為這個使命,我才必須堅持做我正在做的事 —— 只要我還活著。

《時代週報》:您曾多次表示,您的下一場冒險就是死亡。在您的書中,您強調了自己的信仰,並描述了1970年代造訪巴黎聖母院時的一次如同與上帝相遇的經歷。如果不從神學角度來問:當您去世後,上帝讓您選擇 —— 是前往天堂,還是重返人間,您會如何選擇?

·古德:此刻我會選擇天堂,因為我真的、真的很累了。

《時代週報》:古德女士,非常感謝您接受...

·古德:等等!如果彼岸有一個聲音對我說:「這個世界需要你」,那我會回來。
我還能怎麼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