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0
炎黃文化悼亡篇
余英時穿梭于中西文化,從中西文化洗煉之後,編織預言雙贏的康莊大道。雖説終究是在洗煉之後織造烏托邦,他不容誤解地給予中西文化傳承定位。他今年八十高壽。(《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的作者)
齊邦媛默默耕耘一世,娓娓道來今世。齡屆八十有六,耗盡蠟炬燈蕊,描述炎黃子孫命運的乖戾。悲痛只在最末梢的神經,釋然則是所有努力過後必有的心情!(《巨流河》的作者)
炎黃子孫面臨危機,能夠賴以牽繫人文學者皆已八十好幾,何以為續?這 – 可能是《亞洲周刊》主編邱立本前些時日,對台灣呼喚拗口主義 -「中華民國民族主義」- 的原因。我懂了邱立本– 無以爲續的危機感。
1949臨界的分水嶺,就一刀兩斷了。
大陸誓從一個共產主義的死角烏托邦,360度大轉變,進入另個搖搖欲墜資本主義的死角烏托邦。台灣呢?沒有太多選擇。跟隨著資本主義運轉的台灣,可喜亦可悲地,自從蔣經國前瞻遠矚地實行本土化以後,台灣竟然對整個神州文化傳承不感興趣,兀自尋找本土認同。
中華炎黃文化的載體在消失當中。這個當然不是台灣的絕對使命。但重點並不在裁定誰是載體,同時該負什麽責任,而在如何延續 – 假如它有被延續的必要?!
那麽,載體的接棒人呢?
是1949年以後到台灣的文人嗎?
隨著台灣歷史本土化
他們在老化萎縮當中!
是1949年以後在大陸的文人嗎?
隨著否定過去迎向物質
他們在被磁吸扭曲當中
是1989年以後的海外流亡文人嗎?
他們自顧不暇地
被鎮壓
去流亡
要生存
被利用
囫圇吞棗又是一世莫名生命!!
那 – 炎黃子孫的文化延續
載體何在?!
炎黃子孫的文化
豈能和稀泥地
往前一步,倒退兩步?
碩果僅存其實只是
一本本由方塊字
堆砌而成的書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