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 1842年版畫 © [M] akg-images |
巴爾札克揮霍無度、瘋狂迷戀、狂飲咖啡,將整個世界化為偉大的文學作品:向他逝世175週年致敬
作者:Volker Weidermann
18. August 2025
他若知道自己死後150年,竟有一家小型咖啡連鎖帝國以他命名,肯定會感到欣慰。‘Balzac
Coffee Company’於本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在德國擁有57家分店;而在加拿大,幾年前有一輛小型濃縮咖啡販賣車也發展成了以他命名的咖啡館連鎖。
將咖啡店以這位175年前逝世的文學巨人命名,絕對合情合理。因為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那部涵括88卷的巨著《人間喜劇 La Comédie humaine 德譯:Die menschliche Komödie》——人類社會最全面、最細緻的文學描寫之一 —— 若沒有咖啡,根本誕生不了。咖啡是他想像力機器的引擎,是巴爾扎克文學發電廠的黑色燃料。他工作的不懈、驚人的速度與精準度,簡直無人能及;而缺了咖啡,少了他熱戀的‘毒品’,他便無力、無神、了無創意。他每天的標準是五十杯咖啡。
巴爾扎克一旦開始戀愛 —— 而他總也頻繁熱戀 —— 就能寫出最動人的文字。他甚至曾經向咖啡寫下一封感激涕零的情書。好像是咖啡創造了他的文學,而他,巴爾扎克,只是那位執行咖啡命令的僕人,由魔法般的藥劑引導著筆尖。他寫道:『咖啡滑入胃中,隨即一切開始運轉:思想如同大軍團在戰場上集結;戰鬥開始。記憶如同軍旗手奔馳而來。輕騎兵在壯麗的奔騰中展開行動。(……)人物開始穿上戲服,紙張滿是墨印,戰鬥展開,最終在黑色洪流中結束,好似一場真正的戰役淹沒在黑色火藥煙霧裏。』
然而,巴爾扎克曾經充滿咖啡熱情的生活,也印證讓他成爲咖啡館連鎖品牌命名人選實爲不當之舉。第一:咖啡害了他。至少根據當時醫生的看法,他過度飲用咖啡導致身體羸弱且咖啡因中毒,最終於51歲過世。第二:巴爾扎克是個臭名昭著的破產者。無論他投資哪個事業,幾乎都是他隨到隨倒。他雖然在小說中精準分析還描寫了經濟運作與金融市場的機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屢屢敗在自己幻想的自動機制之下。他總是過於樂觀地預測自己作為企業家的角色與利潤的成長速度,導致現實根本跟不上。他一生中除了咖啡,債務也是推動他創作的另個動力。
巴爾扎克確實寫了很多書,但他簽下的出版合約更多。彷彿他在做實驗:看看同一本小說可以賣出多少次而不會因此坐牢。最終他還是進了監獄,但並不是因為巨額債務或欺騙出版商,而是因為他拒絕回應一份兵役徵召令。因此,他曾短暫地被關押在巴黎國民衛隊的拘留所中。當然,他在獄中依然不懈地創作,還立刻將這段經歷融入小說《幽谷百合》。因為巴爾扎克的創作素材取自現實生活:他的時代、他的同胞、他的世界。他曾說:『我不想描寫任何虛構的事件:我要寫的是真正發生在各地的事。』
他的分析是:人們愛讀與愛情、戰爭、性與暴力有關的内容。
巴爾扎克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找到屬於自己藝術創作的方向。他於1799年出生在法國西部城市都爾 (Tours),幾乎尚未親嚐親生父母羽翼。就被送到奶媽家,之後輾轉於各種教育機構與寄宿學校。他年輕的媽媽不太關心他,父親則專注於自己公務員生涯。巴爾扎克在巴黎學法律,開始了一段毫無熱情或目標的生活,兩年後中輟。他想要重新創造自己的人生。想成為一名作家。父母並不支持這個想法,也不相信靠寫作能維持生計。儘管如此,他們同意了這個看似瘋狂的計畫還支持了他兩年。要他用兩年的時間,證明自己真的是一位詩人,並讓世界相信他、肯花錢買他的作品。
可惜事與願違,儘管巴爾扎克不斷寫作。他仔細觀察書坊,想了解讀者想讀些什麼東西,因為比起文學榮譽,他更渴望致富。他分析的結果是:人們愛讀與愛情、戰爭、性與暴力有關的內容。對巴爾扎克來說,這太容易了。他開始天馬行空,與通俗小說家組成寫作團隊,還以筆名或夥伴的名字發表各種輕鬆速成作品。
當然,他也不是四處碰壁,他的小說確實有人買,也有人讀。但賺的遠遠抵不過他花的。只有在自己的幻想中,他早已富可敵國。1822年,他興奮地在信中寫道:『親愛的姐姐,我現在像亨利四世即將被鑄成銅像那匹永恆的馬一樣努力工作,希望今年就能賺到兩萬法郎,作為我財富的基石。』人生 —— 就是凱旋:『到時候妳的小巴爾扎克會坐著馬車出現,昂首闊步、炯炯發光,口袋裡裝滿了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