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2

德國國家教練:勒夫的標準 Der Löw-Standard

Der große Sprung: Das Tor zum 3:0 gegen Argentinien war für Joachim Löw der Höhepunkt des Fußballjahres
– dieses Bild ist sein Andenken daran
縱身一躍:對陣阿根廷一役當3:0進球那一刻,讓勒夫的足球年達到最高潮 – 照片為凴。

這篇關於德國國家教練勒夫的報導,寫得真好。感念中國擁有廣大熱愛足球的球迷。中國也角逐成爲下一屆世足盃東道國。可是,中國就是無能培養起一支令人驕傲的足球隊伍。爲什麽?中國無能的地方在哪裏?球迷就如此認命嗎?



2007年在中國舉行的女子世足盃,球迷的表現令人感到羞恥。中國球迷要反省自我,同時思考如何由下而上要求球協,要求國家改革?


球迷的表現可以透過德國之聲網站《禁書選讀》點擊收聽與下載劉曉波《大國沉淪:寫給中國的備忘錄》第三卷:勿將沉淪當崛起 第七章:被民族主義狼奶毒化的中國憤青


然後我們來看看德國是如何進行足球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

 本年度最佳教練

勒夫的標準 (Der Löw-Standard Deutsche Version)


德國國家教練勒夫不僅恢復德國足球昔日的榮耀,同時也訂立了他的足球專業標準 – 標準樹立,權威訂定。


2010年12月 18日法蘭克福匯報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作者:Michael Horeni



聖尼古拉日當天(12月6日),法國報《L'Équipe》的主編和本報足球專評記者專程抵達德國足協總部。法國人與勒夫約晤訪談。他們還帶上了一份禮物。獎盃是由塑料玻璃製的,盃上崁有一個雀躍歡呼的足球教練側影和一支勞力士手錶,二樣東西都刻上字樣:「Manager sportif de lannée(體育經理大獎)」。首度德國被法國選為年度最佳教練,這也是來自萊茵河彼岸對勒夫的讚美,德國教練在足球史上還從未領過這個獎項。『他的團隊踢出了全世界最有趣的足球。勒夫的球隊拯救了世足盃,從無聊俗套的足球技巧中脫穎而出』法國報《L'Équipe》的足球專家Eric Bielderman説道。『德國球隊的年輕球員在法國大受歡迎。這簡直是一場革命』。而這名推動了足球革命的男子,這些天只想遠離慶祝活動。所有邀請他到場的年度回顧活動,他一概謝絕出席。而僅僅允諾參加本週日在巴登巴登市舉行的選舉活動。這個活動要選出本年度最佳球員和最佳球隊,而非教練。但除了他的球隊還有那個隊伍能夠贏得今年的獎座?所以,勒夫一定會出席。


法國人表揚選出勒夫的當天,對他而言是一個漫長的工作日。他給了總共五家電視台和各大報紙足足6個小時的採訪。他很少說自己,大多是「我們」和「團隊」。當晚勒夫則給自己買了一份禮物。他去造訪德國足協總部。那裏正在舉辦一場路透社攝影師的慈善攝影展。攝影師的照片涵括伊拉克,阿富汗,但也有許多南非世足盃的珍貴鏡頭。


勒夫用五〇〇歐元買下自己的照片,照片就是此篇報導刊登出來的這張。這張照片是在四分之一決賽對陣阿根廷當兒,進球將比分拉成3:0。正是這個時刻,他的工作終于讓他跳躍起來。這一刻將勒夫推頂至年度高峰,也可以說是他職業生涯的頂峰。『對我來說這些重要的圖像和經歷,都將永存我的腦海。在南非那是對陣阿根廷所踢進的第三球,功績是Arne Friedrich攻克而來。』他囘說。這個「頂峰片刻」現在會得到一個框架以資紀念。


『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改善我們的足球文化』


突然地、令人意外不已地,一場革命降臨改變了一切。在勒夫的領導下,德國足球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根本變化,是的。令人驚訝,的確,但其實並不突然。這一場奇異的革命,是教練勒夫在他的第六個年頭贈與給德國足球的。所以勒夫覺得無法稱之爲陡然降臨的「革命」,而是「進化」。一次急劇快速的進化過程,也許吧。『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改善我們的足球文化』他說。相當於一次革命的進化過程所有資料數據,都在勒夫心裡頭。這幾個月當中他津津樂道體會到的一切經歷。


教練的素質對足球有關鍵性的作用


他的球隊在世足盃上比起其他各隊犯規最少。他的球隊在決鬥中進球紀錄最高。他的球隊一旦搶到球總是以最快速度完成進攻。從2005年他們平均需要2.8秒。在200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上,球員們僅需1.8秒。到了南非才1.1秒。對英格蘭以4:1和對阿根廷以4:0的戰役中,這個觸球時間值下降到0.9秒。另外,他的球員在跑步總里程與西班牙和烏拉圭並駕齊驅,創下平均每個球員每場球賽高達12.7公里的最高紀錄。


縮短觸球時間和改善集體里程才是教練精湛功力的呈現,來自不斷重複和一貫不懈努力。其間沒有什麼革命性可言。甚至名列第三也不算什麽,因為他的前輩早已為德國贏得三次世界和歐洲冠軍,亮麗的冠軍頭銜,卻是勒夫一次都沒能享受的果實。但是數據證明,教練可以有所作為,一個教練可以提高每個球員整場比賽的質量,甚至整個世足盃。教練對足球起著關鍵性作用,其實只是空泛的認知。


勒夫已經找到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


巴拉克(Michael Ballack)的損失,阿德勒(Adler)的損失。羅爾費斯(Rolfes)的損失。韋斯特曼(Westermann)的損失。合同談判破裂後更是令人喪失信心。世足盃的籌備期間,竟是一連串損失的災情報告。但勒夫已經找到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他在南非傳奇地擊敗馬拉多納(Maradona),造成後者最苦澀的一次敗績,這不僅僅是德國自1990年在世足盃上奪冠以來,一次最輝煌的凱旋,同時也是一個足球教練的光榮勝利,面對曾經世界所見過最有天賦的足球球員,他自以爲自己必定也是最偉大的教練。最後阿根廷的足球國王站在那兒,好像是穿新衣的國王面對勒夫 - 一位偉大的足球教練。


『我真正想要與我的團隊邁向的里程碑,對我而言越來越清晰了。』他說。『今天我可以更加一致地實現我的想法,比五,六年前更能夠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勒夫給予德國的教練行業以嶄新的重量。當勒夫的服務期限將盡- 不管是2012年,2014年還是什麽時候,德國足協將會以一個有別于過去嶄新的角度來討論,下一任國家教練必須具備什麽特質。勒夫的繼任者必須證明,擁有遠遠超過他前任的能力。同時必須遠遠超過六年前的勒夫。六年前克林斯曼(Jürgen Klinsmann 勒夫的前任)僱用當時失業的勒夫作爲他的副手,如此投入他貢獻生命的工作。


假如有人認爲勒夫是從赫伯格(Sepp Herberger 1897 – 1977首任德國國家教練)以來最稱職的國家隊教練,可能說得有點過了,但還不算離譜。因爲在他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教練開發出嶄新的團隊風格,激發團隊衝勁,又同時不斷創新,由是賦予了德國足球一個嶄新視野。這個視野可遠遠超過紅遍天的足球明星像Schweisteiger,Lahm, Neuer, Özil,Khedira和Müller等人。


急救方案像是貝肯鮑爾(Beckenbauer)和沃勒爾(Völler)將不復存在


在勒夫之後,德國就不可能再有像貝肯鮑爾,克林斯曼和沃勒爾這樣的國家教練了。他們代表曾經世界冠軍的急救方案,像馬拉多納,一個廣被傳頌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前提是假設昨日的世界冠軍,可以成爲明日的世界冠軍,就這麽簡單。這個概念甚至可行,但功績不是來自概念,而是「個人明星效應」,以抵消球隊的其他缺陷。但是,這一套將不復存在。


勒夫教練所展示出色的能力,造成德國足協將無法輕易地退回舊式巢臼。加上勒夫自己意識到他花了好多年,才成為一位令人信服的體育教練,一位找到自己道路的教練。他意識到自己所有的弱點,其中之一,譬如衝突處理的方式有時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我們再也無法想像,德國足協以後還能夠如法炮製招聘教練,因爲求才不得,轉而提拔副手為正牌國家教練。雖然勒夫正是這樣一路上來的,但至少他可以提出他的教練生涯來證明自己的教練資歷 - 即便過去他只是一個普通平平的教練- 回首過往,他一向是單一的教練負責人,不像以前的Vogts,Derwall和Schön僅僅只是球員背景。勒夫之後,教練必須證明他們能夠開發球員和球隊,而非僅僅編組球隊,這才是國家教練的標準。


滔滔不絕談論足球戰術,籌備,培訓開發


勒夫提出的足球進化數據進一步證明,足球賽的複雜性相對提高了,我們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教練,一個默契良好且高度專業化的團隊,才能涵蓋許多領域的不同需要:球技,戰術,體能,心理學,賽情研究,球員研究和對手研究,營養,性格發展,溝通技巧。還不僅只於這些。


授予勒夫獎盃和熱愛勒夫團隊的法國人,在南非親身經歷到一個教練可以致一個團隊於一敗塗地。多梅內克(Raymond Domenech)在2004年接手法國國家隊,同時承繼了1998年世足盃和2000年歐洲錦標賽冠軍紀錄。接下來的六年裏,當勒夫先跟隨克林斯曼,到後來成爲領導,打造出一片嶄新的德國足球文化的同時,多梅內克徹底瓦解了他的球隊。他的球員在南非造反動,串陰謀,自私的心毒化了整個團隊氣氛,一個充滿潛在敵對穆斯林文化衝突的隊伍。法國人為他們的球隊感到羞恥,政治使之成為國家大事,然後薩科齊命令球隊成員前來報告。法國從各方面來看,恰恰都是勒夫與德國共同建立起來的反面形象。


萊茵河分離了足球的黑暗面與光明面


法國報《LÉquipe》的主編跟德國國家教練興奮地談論足球,戰術,籌備,培訓的發展諸多議題。都是多梅內克在採訪中拒絕談論的東西。


好像就在今年,萊茵河開始分隔出足球的黑暗面與光明面。十年前曾經也是這樣,只是恰好相反。當德國前任國家教練貝爾蒂福格茨(Berti Vogts)搞砸了1998年世足盃,兩年後Erich Ribbeck搞砸歐洲足球錦標賽,德國足協才認知到,足協必須要培養自己的才能。成果今天擺在世人眼前。不僅僅在國家隊我們可以看到成果。也許2010年與勒夫如此息息相關的成功,現在成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德國足協必須重視培養他的教練人才(譯者:德國足協傳統運作總是把重心放在球員身上)。實踐這個任務之前,德國足協好像還虧欠勒夫什麽。


文字:FAZ法蘭克福匯報
圖片:路透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